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实施办法.doc.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实施办法.doc.doc

PAGE 1 — PAGE 1 —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文件 豫水协同〔2013〕009号 关于印发《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实施办法》已经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实施办法 2013年10月29日 附 件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要素聚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高校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引导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逐步构建要素完备、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切实将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工作做实做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协同创新要素聚集是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依托,以创新发展为主要驱动力,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引导和聚集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各种创新要素的整合,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集成各方面平台、基地、项目、仪器设备、基础设施、运行条件和经费投入等资源,形成创新要素聚集效应。 第三条 协同创新中心要素聚集要以重大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资源的优势,按照“国家需求、国内一流”的要求,以机制体制改革和平台构建为重点,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宗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种创新要素聚集。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 第五条 中心负责创新要素的培育、聚集和管理,其职责是: (一)组织规划和实施中心创新要素聚集、建设与发展。 (二)对中心的创新资源聚集进行指导和支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要素聚集模式。 第六条 创新人才培育和聚集办法: (一)实施多元化的人才资源战略。人才要素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战略是创新中心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中心人力资源由专职研究人员、兼职研究人员、研究生、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顾问等多种人员构成。 (二)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按照《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为创新人才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舞台和发展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潜能,成为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 (三)积极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实施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聚集工程是指引进培育的领军人才要有在国内外具有创新创业经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其技术水平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或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为带头人、拥有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人才,以及引领产业发展的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业或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可参考《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进行。 第七条 加强各种创新要素的整合,集成各方面平台,融合工业企业、实习基地、科研项目、仪器设备、基础设施,以及学校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坚持开放、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形成创新要素聚集的战略高地,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在不同的主体要素之间得到合理的开展,从而提高创新要素聚集程度。 第八条 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以保障研究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首先要积极申请相关部门的课题支持资金,二要逐年提高研发投入的比例,研发投入要达到创新中心运营收入的20%,三是通过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形式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产业化收入的20%再作为研发投入,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第三章管理 第九条 对中心要素聚集实施动态管理,运行良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创新要素”,将予以表彰奖励,考核不合格者,提出警告,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和创新中心的合作,不再列入“协同创新要素聚集(试点)”。 第十条 协同创新要素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取消与其合作: (一)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发生重大安全、质量和污染等事故的。 (三)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被取消和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的工业企业、实习基地、实验室以及科技人才等,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协同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