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级公路工组织设计
PAGE
PAGE 66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工程概况
1、本项目地处五峰县渔洋关镇,起点位于渔洋关镇北洞湾,向东经柑橘园、桥河、李家坪、麻溪冲、邹家山、黑松坳、滴水岩、天堰坡、天堰坪,止于S242省道。该项目路基采用路基宽度8.5米的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本标段全长1.1公里,起点桩号K10+900,终点桩号12+000
2、主要工程数量
(1)、桥梁1座:天堰坪大桥:
1、本桥平面位于S型曲线(R1=132.541m,A1=68.110,R2=60m,A2=45.826)上,中心里程桩号为K10+979.384,起讫桩号K10+915.384—K11+043.384,全长128.0m;
2、纵断面:纵坡部分位于直线坡,部分位于竖曲线上,前坡度4.0%,后坡度4.981%,竖曲线半径R=9500m;
3、横断面:0.5m(防护栏)+0.25m(路缘带)+3.5m(机动车道)+0.5m(双黄线)+3.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5m(防护栏)=9.0m,曲线上桥面按Ⅲ
4、上部结构采用20米跨径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横向采用5片布置,20mT梁梁高1.5m,,中梁宽1.7m,边梁宽2.05m;
5、下部采用柱式桥墩,单排桩基础,每个墩2个立柱,立柱直径1.3m,桩基直径1.5m;当柱高大于7m,桩顶采用系梁连接,挡墩高大于15m,加设一道系梁;柱顶设1道盖梁,宽2.0m,高1.3m。桥台采用U台扩大基础。
(2)、涵洞5道(其中盖板涵3道,圆管涵2道),共计72.01米;
(3)、路基填方:1.33万方;路基挖方:12.03万方;7.5#浆砌片石挡土墙2300.9立方、C20片石砼挡墙8697.3立方;7.5#浆砌片石排水沟166.3立方;干砌片石549立方;7.5#浆砌片石护面墙1123立方。
二、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2、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
3、路基宽度:路基宽度8.5m,双向两车道,路幅布置为2×3.5m(车行道)+2×0.75(土路肩);
4、路拱横坡:2%;
5、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7、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路基1/50
8、采用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GT/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DT F50-2011)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三、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情况
1、项目区地处鄂西南构造剥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区,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部地带。山脉走向、地形地貌受区域构造线及地层岩性控制,大体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途经地段地势变化较大,总体地形西北高南东低,地形坡度一般20°~40°,沿线地形标高介于150m~790
构造剥蚀、溶蚀丘陵地貌区主要分布在K3+400~路线终点,地面高程多在150~790m,相对高差100~300m,自然坡度为20°~40°,局部形成陡崖。山体多为岗脊、岗丘,植被较发育,覆盖层一般较薄,基岩多裸露。谷底多发育冲沟,堆积有较厚的冲洪积物、破积物。构造发育方向一般与山脊走向平行。
河流侵蚀地貌区主要分布在K0+000~K3+400,为渔洋河,地形呈台阶状,河底较平缓,堆积有较厚的冲洪积物,两侧为阶地,坡度缓,基岩裸露,三级阶地之上局部基岩裸露,地面高程150~210m,相对高差约60m。
2、五峰县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以雨量充沛,暴雨频繁,四季分明为特点,但受山恋叠嶂影响,小气候特种明显。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396.4mm,极大值可达1700mm以上,年均降雨为171天,最大月降雨量922.3mm,最大日降雨量422.90mm。多年平均蒸发量900.00mm,潮湿系数1.55。每年4~10月的雨多,丰雨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