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王加虎111冰川地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冰积物 * 冰川地貌 冰蚀作用产生的地貌有:冰斗、冰川谷。 冰碛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冰水堆积的地貌:冰水冲积扇与冰水冲积平原、蛇形丘等。 * 冰斗 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可形成极尖峭的角峰,谷坡冰斗壁后退则常使山脊形状峰锐,成为刃脊。 * 冰斗 * 角峰 * 刃脊 * 冰川谷的发育过程 * “U”形谷 U形谷谷坡上发育的支冰川,困其侵蚀能力远逊于主冰川,其谷底常比主谷高数十米至一二百米。这类谷地被称为冰川悬谷。槽谷底部比较坚硬的岩石表面在冰川运动过程中被冰体挟带的砾石摩擦,布满平行擦痕,而成为冰川磨光面。特别坚硬的岩石则形成羊背石。 * 冰碛——侧碛、中碛 * 蛇形丘 * * * 1、冰川径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 下图的产流时间为当地时间8-11时,洪峰出现在13-14时,断流时间在22-23时。 冰川区的水文特征 * 2、冰川径流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 3、冰缘区的河流,河槽宽浅,有的甚至没有固定地作为排泄水流的河槽; 4、冰川区河床的组成物质以砾石为主,糙率大。 * 冰川意义 内陆水资源 全球气候的温度计 海面变化 * 思考 冰川形成条件 冰川发育的地方会留下哪些冰川遗迹 冰川与全球气候、海面变化的关系 * 1. 冰川地貌 冰川及其形成 冰川作用与地貌 冰川意义 * 冰川——冰的河流,亦称冰河 * 冰川形成 冰川——冰川冰在重力和压力影响下沿斜坡缓慢运动 冰川冰——积雪逐年增厚,在自身重压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下,形成微蓝色透明且具有很大晶体和塑性的冰川冰 冰川形成 新雪 雪粒 冰川冰 冰川 冰川运动 10~438 m/a * 新雪 * 粒雪 * * 雪线——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积聚区——雪线以上,降雪量超过年消融量 消融区——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 雪线附近收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雪线 * 雪线高度取决于 气候条件——与气温成正比:自两极向赤道升高 降水量——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反之,越高 地形——山地的方位、坡度、坡行和山体大小:山体大小和方位影响气流,进而进行降雪量;凸形坡不易积雪;背阴地雪线低 我国的雪线高度一般4000M以上 * * 冰川类型 按水分来源、固态降水量多数等 大陆性冰川——水分来源少、固态降水量少——冰川活动性小、规模小 海洋性冰川——水分来源和补给量都大——成冰过程快、冰川活动性强、规模较大 按形态和规模 山地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 大陆冰川(冰原 高原冰帽、山麓冰川 * 冰斗冰川——发育于洼地中 悬冰川——斜贴在陡峭的山坡浅洼地中 * 山谷冰川——冰体循山谷流动,似冰冻的河流 * 北极冰原——大陆冰川 * 山麓冰川——阿拉斯佳 山麓冰川——一条或数条山谷冰川在山麓地区扩展或汇合成宽广的冰体 * 冰川分布 两极,尤其是南极大陆 高山 平均厚度 2000m * 中国冰川 * 冰川作用 侵蚀作用 ——挖蚀——推土机 ——磨蚀 搬运作用——可搬运数十吨整块巨石 沉积作用——形成巨大的冰川堆积体 * 挖蚀作用 冰川底部静压力+溶冻风化作用——基岩被冰川冻结崛起带走 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 * 磨蚀作用 冰川中冻结的岩屑——冰川流动中队冰川底部及岩石的锉磨 刨蚀 擦 痕 * 冰川的磨蚀作用—羊背石实例 *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搬运作用的特点: 1、机械搬运 ; 2、搬运物不具分选性; 3、搬运物磨圆度很差。 * 冰川搬运物: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 * * * * * 冰 川 搬 运 物 * 冰川的沉积作用 冰川一旦流动到雪线以下,冰川融化,冰川携带物质便随之就地堆积起来,即冰川的沉积作用。 * 冰积物的特点 与河流的冲积物相比较,冰积物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如:没有分选性、没有层理构造、磨圆度较差。主要原因:冰川为固态流动。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