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站前交通枢纽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规划一路、规划二路、快速通道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TJ44-91)。
(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规范标准及规程和细则。
1.2编制原则
(1)以设计文件、施工规范为依据组织施工。
(2)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各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等控制措施,确保各项工程目标的实现。
(3)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简化施工环节。
1.3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武夷新区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交通枢纽I标规划一路、规划二路、快速通道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路堤、路堑、基层、面层、边坡防护、附属设施、相关工程及变形观测等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1)规划一路(K0+494.636-K1+609.094),道路中心线全长1114.458米,设计速度30km/h,道路红线宽度30米,道路等级为次干道;
(2)规划二路(K0+684.365-K1+113.718):道路长约429.353米,设计速度30km/h,道路红线宽度30米,道路等级为次干路;
(3)快速通道武夷东站段(K0+420-K1+460)道路长1040米,设计速度主车道60km/h、辅道40km/h,道路红线宽度65.5米-83.75米
2.2 技术标准
1、规划一路设计标准:
(1)道路长度:1114.458m;
(2)道路等级:次干道;
(3)设计速度:30km/h;
(4)道路红线宽度:30.0m;
(5)路面结构:改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10年,轴载标准BZZ-100;
(6)路拱横坡:双向1.5%;
(7)结构物荷载等级:城-B级。
2、规划二路设计标准:
(1)道路长度:429.353m;
(2)道路等级:次干道;
(3)设计速度:30km/h;
(4)道路红线宽度:30.0m;
(5)路面结构:改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10年,轴载标准BZZ-100;
(6)路拱横坡:双向1.5%;
(7)结构物荷载等级:城-B级。
3、快速通道武夷东站段设计标准:
(1)道路长度:868.51m
(2)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
(3)设计速度:主车道60km/h,辅道40km/h;
(4)路面结构:改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15年,轴载标准BZZ-100;
(5)路拱横坡:双向1.5%;
(6)结构物荷载等级:城-A级。
2.3 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单位
数 量
路基
清表
m3
55182.41
挖土方
m3
267806.9
换填碎石
m3
32237.7
路基填筑
m3
594542.1
基层
级配碎石
m3
12213.04
3%级配碎石
m3
13983.88
5%级配碎石
m3
17022.18
面层
SMA-13改性沥青
m3
1663.832
AC-16C沥青砼
m3
3800.371
AC-13C沥青砼
m3
1315.212
AC-25C沥青砼
m3
9040.718
AC-10C沥青砼
m3
201.0
人人行道
块石面料
m2
14723.3
M7.5砂浆
m3
720.55
C15砼
m3
1281.0
附属
构筑物
路缘石
m
25474
护栏
m
680
三、路基地理特征
3.1地形地貌
本工程地处福建省北部,居闽江上游。境内山峰耸峙,低山广布,河谷与山间小盆地错落其间,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特征。
3.2 工程地质特征
3.2.1水文地质特征
本段线路所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赋存于各类松散岩类中,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丘间及山间谷地等,埋深较浅,一般1~2m,水量丰沛,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随季节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具有承压性;谷地区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埋深1~3m,以砂层、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水量较为贫乏,随季节变化显著。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低山丘陵区岩石的层间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排泄。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地下水一般水量不大,多为潜水;在基岩构造盆地、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很发育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源远,多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较丰富,多具承压性。
3.2.2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3.2.2.1不良地质
本工程虽跨越剥蚀低丘和丘间谷地,地形高差交大,但现状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隙及地面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地下洞穴、隐伏断层。
3.2.2.2特殊岩体
本工程场地存在的特殊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