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考试训之肾病综合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科医生考试训之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诊断标准 ①尿蛋白超过 3.5g/d; 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③水肿; ④血脂升高。 其中① 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分类和常见病因 病理生理 一、大量蛋白尿: 正常情况: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作用。 屏障,特别是电荷屏障受损时: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加,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二、血浆蛋白减低: 1、血浆白蛋白减少:白蛋白从尿中丢失,部分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上皮被分解,肝脏需代偿性增加白蛋白的合成,当其合成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蛋白质摄入减少加重了低白蛋白血症。 2、血浆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减少:患者易感染。 3、抗凝及纤溶因子减少:产生高凝状态。 4、金属结合蛋白减少:引起微量元素缺乏。 5、内分泌素结合蛋白减少:引起内分泌紊乱。 三、水肿 水肿形成机理:①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白蛋白下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自血管腔内逸出导致水肿,伴循环血容量下降,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②钠水潴留:50%患者的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浆肾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原发性肾性钠水潴留因素在水肿中起一定作用,这种肾性钠水潴留作用不依赖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 四、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与低蛋白血症并存。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和外周利用减弱有关。 临床特征: A: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患者伴镜下血尿,一般不出现肉眼血尿,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严重钠水潴留时可有一过性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B:可有自发缓解,多数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本病复发率高,若反复发作或长期大量蛋白尿未得到控制,可转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而转变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成人的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低。 2、临床特征 : A:此型肾炎在我国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也可隐匿起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表现为肾炎综合征, IgA肾病者几乎均有血尿。随着肾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2、临床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壮年,有前驱感染者发病较急,否则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常伴肉眼血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病情多持续进展。50%?70%病例的血清C3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有重要意义。 本病所致肾病综合征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常无效,较快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2、临床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通常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伴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常在发病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本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自发缓解,尚未出现钉突的早期膜性肾病,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多可缓解,钉突形成后药物治疗疗效差,常难以减少尿蛋白。 2、临床特征: A: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为隐匿起病,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常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可伴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近曲肾小管功能障碍。 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逐渐发展至肾衰竭。受累肾小球较少或继发于微小病变型肾病者经治疗仍有可能临床缓解。 并发症 一、感染: 危害: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可影响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 原因:大量蛋白质丢失导致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应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 常见感染部位:呼吸道、泌尿道、皮肤。 二、血栓、栓塞: 原因:肾病综合征时的高凝状态。产生高凝状态的原因有:1、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引起;2、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凝血因子合成多于丢失,抗凝因子及纤溶酶原丢失多于合成;3、血小板功能亢进;4、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 加重高凝。 常见部位:肾静脉、肺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冠状血管、脑血管。 危害:影响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预后。 三、急性肾衰竭: 机制:肾间质高度水肿压迫肾小管以及大量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使肾小管腔内高压,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骤然减少,导致急性肾实质性肾衰竭。 表现:常见于50岁以上患者,尤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者居多,发生多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或无尿,扩容利尿无效。 病理: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