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献集成》编纂纲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doc

《杭州文献集成》编纂纲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杭州文献集成》编纂纲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doc

PAGE PAGE 12 《杭州文献集成》编纂纲要 为贯彻落实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杭州全书编纂出版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5年)》,做好《杭州文献集成》的编纂工作,特制定本纲要。 一、收录范围 1、历代记述、研究杭州的文献。 2、历代杭州籍人士的著述。所谓杭州籍是指出生在杭州,或籍贯是杭州。 3、虽非杭州籍,但久居杭州,且其主要著述在杭州完成者的著述。对此当从严掌握。 二、文献分类 《杭州文献集成》1911年前之古籍按丛编、类编、汇编三大系列分类编纂,各系列下设子目录。 民国、建国后文献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加以分类。 《西湖文献集成》、《西溪文献集成》、《运河(河道)文献集成》、《钱塘江文献集成》、《良渚文献集成》、《湘湖(白马湖)文献集成》等依据各自特点对文献进行科学分类。与本学科直接相关的重要文献存文,部分相关的重要文献辑录,其它分支学科已存文的文献则存目。 三、编纂顺序 鉴于杭州文献总量十分庞大,首先要做好《杭州文献总目》的整理编纂。《杭州文献集成》分批整理出版,其先后顺序遵循以下原则: 重要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代表性——时代、地区、学术领域等方面的多样性; 可行性——整理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 四、编纂方式 点校与影印相结合。以点校整理为主,有重要价值的善本、孤本、稀见本等影印出版。 繁体与简体相结合。根据文献性质,1911年前的古籍以繁体整理,民国及以后的文献以简体整理。 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纸质文献突出“精”,好中选优;电子文献突出“全”,应收尽收。已整理出版且较为权威的文献,纸质文献存目,电子文献存文。 五、编次 1、各类目所录文献,以时代先后为序。 2、三级目录下不编号,便于后续文献补入。 六、校勘与标点 《杭州文献集成》中古籍的校勘标点以中华书局总编室1991年10月拟订的《古籍校点释例》(初稿)为基本依据(详见附件,具体可参考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新编诸子集成》)。鉴于《杭州文献集成》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1、底本与对校本的选取按附录《古籍校点释例》(初稿)一、二、三条处理。 2、校勘以版本的对校为主,校记尽量少而精;正文改字不在正文中标注增删符号,而在校记中加以说明(例见《古籍校点释例》(初稿)之八);校记说明校改主要依据,要简明扼要,一般不作繁琐考证;校记一律放在每卷卷末(竖排著作,有些著作校记较多,校记也可放在每篇篇末)或每页底部(横排著作),竖排著作用〔一〕〔二〕〔三〕〔四〕〔五〕顺序排列,横排著作用①②③……顺序排列,正文中校记的注码放在所在句子的标点符号之前。 3、正文酌情划分段落,并加标点。 竖排著作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各占一格位置;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前二种各占二格位置,后二种各占一格位置;双书名号作《》、单书名号作〈〉,上下引号、书名号各占一格位置。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不用专名号。 古籍正文一般不使用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双引号作“”、单引号作‘’(竖排著作原稿亦作此形,正式排版时可以自动转换成竖排格式。正式排版时双引号作单折线,单引号则用双折线)。 地方志于书名前冠以纂修时代,加方括号标明。如方志原书名上已冠有时代年号,按原书名著录,不加方括号。 现代文献本身已有标点的,基本上保持原貌,但对明显不符合目前通行标点的,可作一些改动,如引文前有冒号,引文结束后的句号要放在引号内;不用冒号的,引文结束后的标点符号要放在引号外。 4、校点一般原则 (1)底本中的异体字、古今字、俗体字,只要不甚生僻,仍为一般古籍的通用字,原则上不作规范性统一。如“迹”、“蹟”、“跡”;“蹤”、“踪”;均可保留底本文字原样。 (2)底本与通行本文字不同,一般不改动底本原文;如果底本文字确实有误,则可以根据参校本的文字,或他校、理校,出校记注明。 (3)出校原则: 对正文有补、删文字时,不改动原文,一律以“校记”说明; 底本有误,校本不误者,可径改底本原文,出校记说明; 底本、校本两通,文字差异较大者,不改底本原文,出校; 底本、校本两通,文字小有差异者(主要指同义词、近义词异文或无关紧要的虚词异文),不出校; 底本不误,校本误者,不出校。 5、关于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1)凡文章的篇名一律不加标点符号。 (2)关于书名号 书籍的统称不加书名号,如五经、四书、三礼、二十四史;单部书籍简称则需加书名号,如《毛诗》、《论》(《论语》)《孟》(《孟子》)、《说文》;丛书名一般需加书名号,如《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 附属于某书的注释之作不加书名号,如毛传、郑笺、郑注、李(善)注、五臣注。 《春秋》、《左传》(或《公羊传》、《穀梁传》)加年份的标点,一律作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