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发史41-61
科学技术史 吴文俊 袁隆平 黄昆 金怡濂 王选 4.居里夫妇的研究 (1)放射性仅仅是铀元素的一种性质.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59~1906)和玛丽·居里(1867~1934)发现铀的辐射强度正比于化合物中铀的含量,与化合物中其它元素无关,这说明放射性仅仅是铀的一种性质. (2)寻找放射性元素.1898年4月2日,居里夫人宣布发现钍元素具有放射性,这说明放射性决不是某个元素独有的性质。之后又通过异常艰苦而繁重的实验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新元素钋(Po),接着同年12月又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的镭(Ra).最后用“分步结晶法”提炼出0.12克的浓缩镭化合物--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为225(现在已知镭的原子量是226). 5.元素放射性的发现的科学意义 (1)它打破了以道尔顿为首的原子不可再分的陈旧观念,证明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还可以再分. (2)它预示人类将获取一种新能源--原子能.元素在放出射线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热能,即:用很少的物质,可以获得很高的能量.展示了能源的美好前景. 6.天然射线的本质的研究 (1)问题:天然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元素放出射线后变成了什么? (2)卢瑟福简介:卢瑟福(1871~1937)是新西兰籍英国物理学家.他生于新西兰的纳尔逊附近的泉林村,父亲是农民和工匠,母亲是乡村教师.1894年从坎特布雷学院毕业,1895年考取了大英博览会奖学金,进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开始时以研究无线电为主,1896年接受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汤姆逊的建议,把研究方向转到放射性上. (3)天然射线的本质:1899年,卢瑟福等人通过把铀放在强磁铁环境中,令铀射线偏转,实验结果发现:天然射线是由两种带电的射线组成的.一种是带正电的射线(称为?射线),一种是带负电的射线(称为?射).后来证明?射线就是氦核, ?射线就是负电子流. 1900年法国化学家维拉德(1860~1934)又发现天然射线中还包括一种不带电的射线,命名为?射线.1914年,卢瑟福等人证明, ?射线和X射线相似,也是一种电磁波,只是波长比X射线短得多. 7.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经研究发现,原来的放射性元素放出射线后,变蜕变成其它元素,比如“镭”放射出?射线后变成“氡”. “镭”的同位素放射出?射线后变成钋. (4)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关系:海森堡认为,在微观世界中,对于质量极小的粒子 来说,每次观察都意味着对它们行为的重大干涉;宏观仪器对微观粒子 的干扰不可忽视,也无法控制,测量的结果同粒子的原来状态不完全相同,事实同测量本身直接相关,于是他提出了测不准关系。 目前测不准关系已被认为是微观粒子的客观特性,是表明微观粒子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原理,决不仅仅是当初所想的测量手段问题了。 (二)薛定鄂的波动力学 (1)薛定鄂简介:薛定鄂(1887~1961)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其父是企业家,母亲是教授的女儿,研究过化学.薛定鄂是独生子,其父是他的“朋友、老师和不倦的谈话伙伴”。薛定鄂早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他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喜欢语法、诗歌、戏剧,特别倾心于数学和物理,是一位能说4种语言,出过诗集的科学家。 (2)薛定鄂方程:在爱因斯坦光量子论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思想的启发下,试图找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于是他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进行推广,最终找到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其数学表达式为: 注:式中,m为粒子的质量,w为粒子的总能量,V为粒子位于空间(x,y,z)点时的位能,?为波函数。 (3)薛定鄂方程的意义:它深刻地揭示了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提供了系统的、定量的处理原子结构问题的理论,是原子物理中应用最广的公式。 (4)量子力学创立的重大意义:量子力学从普朗克开始,经过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鄂、狄拉克等人的努力,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适用于自然界一切微观领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经典物理观念,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节 相对论的创立 一.“以太漂移”实验和相对论的先驱 1.“以太”:该词原于希腊,意思为高空.1664年笛卡尔首先把它用于科学;胡克、惠更斯等人都假设“以太”存在,并用以解释光学现象;19世纪,科学家们把它当做光、电、磁现象的传播媒介而上升为物理学的中心研究课题,其代表人物为开尔文,该学派认为,“以太”是一种有弹性、可压缩的无引力、静止的固体。牛顿、麦克斯韦都借助于“以太”来完成他们的理论体系。 2.“以太”遇到的困难:其一,既然“以太”是弹性固体,那么,行星沉浸在“以太”中进行运动总会受到阻滞作用,但是天文观测却从没有察觉出天体受到这种阻滞作用。其二,既然静止的“以太”充满了宇宙空间,那么,处于“以太”海洋中的地球要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行,势必受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