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修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衰落 兴起 发展 鼎盛 灭亡 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唐末起义藩镇灭唐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 人——唐太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都长安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604年,杨广继位,即隋炀帝 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5月,李渊建立唐朝 横征暴敛 滥用民力 穷兵黩武 隋朝 (581—618) 唐朝(618—907)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暴君 著名皇帝 军事家,政治家 沉重兵役、徭役 好大喜功、 远征高丽 海河 诼郡 永济渠 洛阳 黄河 钱塘江 余杭 长江 通济渠 淮河 邗沟 江南河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方便炀帝游江南。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军事统一全国) 617年,太原起兵 → 618年,灭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624年,统一全国 617年助父起兵反隋 →618年,打败 薛举集团 →以攻为守,击败 刘武周 →620年,击败 窦建德、王世充 (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624年,统一全国 二、登基——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威胁。李建成要保住太子地位,就必须除掉李世民。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发现伏兵,急忙掉头回马便走。李世民从后面大呼追赶,李元吉仓皇转身张弓搭箭,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还箭,李建成中箭而亡。李元吉也被李世民部将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唐代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学习思考】在宫廷内争中,类似玄武门 之变的事情是否带有普遍性? 带有普遍性。在古代,皇位继承往往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但这一原则常常遭到破坏,因而在宫廷中经常会出现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叔杀侄等争夺皇位的丑剧。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但是,对于此类事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三、贞观之治 (1)概念: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史称“贞观之治”。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无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193卷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社会稳定、民族关系融洽、 国力强盛、边疆巩固。 ——表现 历史上,出现“治世”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前提) ②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教训,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部分地调整政策,利于农业生产(如汉高祖刘邦) (根本原因)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唐朝实行均田制) ④统治者勤政廉政,善用人才,居安思危,政策有连续性 (重要因素) ⑤民族团结,对外交流频繁 ⑥科技进步的推动力 ⑦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主要动力)(直接原因) 三、贞观之治 (2)原因 主观 ① 吸收隋亡教训 ② 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客观 ① 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 ②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 的主要动力 ③正确处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友好交往政策 (1)概念: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史称“贞观之治”。 领域 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 结论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科举制 扩大统治基础 延续均田制;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