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脂和生物膜.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脂和生物膜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 脂类(Lipid) 主要有脂肪、磷脂、糖脂和固醇等 脂肪是生物体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磷脂、糖脂和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组分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关系 脂类―脂肪 也称三酰甘油,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天然脂肪酸的碳链中,碳原子的数目绝大多数是双数的,并且大多数含16个或18个碳原子 脂肪酸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种 一些天然脂肪酸 一些食物中的脂肪酸含量 不饱和脂肪酸 其它脂肪酸 蜡(Waxes) 脂类―甘油磷酸酯类 醚型甘油磷酸酯 磷酯酶(Phospholipase) 脂类―鞘脂类 由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一分子极性基团所组成 鞘磷酯类-极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 脑苷脂类-不含磷,呈中性 神经节苷脂类-极性头由几个糖基构成 鞘磷脂的结构 半乳糖脑苷脂的结构 神经节苷脂 脂类―固醇类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胆固醇 甾酮和雌二醇 萜类(Terpenes) 萜是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元(C5)所组成的脂类,由两个组成的称为单萜(C10),由三个组成的称为倍半萜(C15),由四个所组成的称为二萜(C20) ,依次类推 最常见连接方式是头尾相接,还可以形成环状结构 单萜(Monoterpenes) 二 萜 和四萜 三萜(Triterpenes) 生物膜 细胞以质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以内膜将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分开 生物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白质两大物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糖(糖蛋白和糖脂)以及金属离子等 质膜 排除毒性离子或分子 富集营养组分 能量传输 参与细胞的复制、信号的传输等过程 脂类在水中的聚集 膜蛋白 分为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及离子键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分布在磷脂的脂质双分子层中 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1) 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膜的内嵌蛋白凭借疏水侧链可以“溶解”于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2) 外周蛋白的亲水性基团与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连接 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无共价结合 膜蛋白可以做横向移动 细胞膜结构 实验展示膜的流动性 膜的功能 物质传送作用 保护作用 信息传递作用 细胞的识别作用 一些小分子的渗透系数 离子通道 Facilitated transport through membrane 钠-葡萄糖输送系统 Na+-K+-pump * * 44.2 53.9 63.1 69.6 76.5 -0.5 13.4 -5 -11 -49.5 CH3(CH2)10COOH CH3(CH2)12COOH CH3(CH2)14COOH CH3(CH2)16COOH CH3(CH2)18COOH CH3(CH2)5CH=CH(CH2)7COOH CH3(CH2)7CH=CH(CH2)7COOH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CH3(CH2)4(CH=CHCH2)3(CH2)6COOH CH3(CH2)4(CH=CHCH2)4CH2CH2COOH 月桂酸 豆蔻酸 软脂酸 硬脂酸 花生酸 软脂油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12 14 16 18 20 16 18 18 18 20 熔点 (°C) 结构 俗名 碳原子数 天然脂肪酸大多含偶数碳,其双键多为顺式且极少共轭。 66 21 1 6 葵花子 52 20 6 9 大豆 78 13 3 6 红花 8 40 4 39 棕榈 4 84 2 9 橄榄 34-62 19-49 3-4 8-12 玉米 - 7 2 10 74 椰子 3 33 12 25 牛奶 2-3 37-43 20-25 24-32 5 牛肉 亚油酸 油酸 硬脂酸 软脂酸 月桂酸 豆蔻酸 来源 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同样会引起心血管病 长链醇与脂肪酸形成的酯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血小板活化因子) 磷酰胆碱 极性头基团 鞘氨醇 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 疏 水 尾 部 D-半乳糖极性基团 脂肪酸 鞘氨醇 环戊烷 菲 环戊烷多氢菲 二萜(Diterpenes) 四萜(tetraterpenes)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