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唐卡发展几个阶段及其艺术特色
浅析唐卡发展几个阶段及其艺术特色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藏族佛教唐卡艺术的发展阶段,阐释了不同时期唐卡的艺术特色:吐蕃时期尚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或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的艺术风格;中期唐卡绘制细腻而不繁琐,虽有线条勾勒,但线条并没有特别的突出,更多的是以不同色调分清它的层次轮廓,绘制手法质朴、拘谨,甚至有些笨拙;后期唐卡逐步发展成为画面华丽、设色艳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
【关键词】 唐卡;发展阶段;艺术风格;装饰性
唐卡在千百年的发展中由于受佛教绘画经典的束缚,又世代相承,其艺术变化缓慢,一种风格可延续几个世纪,无明显时代特征,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绘画模式。我们所见到的早期唐卡也仅是极少一部分,更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唐卡被深藏于寺院古刹、深宫佛殿内。由于藏传佛教的神秘性,寺院的广布、地域的偏僻,教徒对于唐卡只是单纯作为偶像崇拜而秘不示众,并未注意它的历史价值和绘画艺术。而外人又因语言、习俗等因素极难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些艺术品。今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唐卡将被发现、整理和研究。
一、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
唐卡的产生年代许多专家都认为是佛教传入吐蕃之后,由于唐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成婚,两位公主从各自国家带去佛像、佛经。据记载,大昭寺、桑耶寺就是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而建造的,其中的壁画、雕刻就是尼泊尔和汉地画工参与制作。至今在大昭寺中心佛殿门楣的木雕,就具有典型的尼泊尔风格,二楼回廊壁画也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具有吐蕃时代尼泊尔画风的壁画。[1]
尽管这些雕刻和壁画与画在布上的唐卡有所不同,但从其侧面也可了解当时的唐卡绘画风格,唐卡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发展的。吐蕃时期的唐卡存世者极少,近年由朝花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瑰宝》画册,选用几幅出自阿里托林寺的唐卡标为吐蕃时代。吐蕃时期唐卡能够保存至今,实是难得。
那么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是何种风格?多年来人们试图从敦煌艺术中找到其传承关系和踪迹。唐代中期吐蕃占领敦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敦煌也成为吐蕃的佛教圣地,在莫高窟留下了92个属于吐蕃占领时期的洞窟,虽有些洞窟如159窟中有《吐蕃赞普礼佛图》图像,但这些壁画多属传统敦煌艺术风格。属于吐蕃特点的壁画,一些学者认为,仅是榆林窟第25窟正壁《八大菩萨曼陀罗》,它为我们认识吐蕃王朝时期的艺术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大量绘制于8―11世纪的帛画得以再现,从被斯坦因和伯希和骗买的数百幅帛画中有数十幅属于吐蕃绘画风格特点的作品。
收藏于法国卢浮宫一幅绘于8世纪中叶的《莲花部八尊曼陀罗》帛画,画法简练,设色单纯,以红、白、黄、蓝、黑色为主,主尊发黑,显然是原色年久氧化而变,底色较浓重。其间点缀些四瓣小白花,从其对称式的构图、尊像的排列、人物的服饰、造型、法器等都与唐卡的画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除此之外,斯坦因在藏经洞还发现几幅西藏风格的帛画。有四幅与众不同的画,它们是藏品中仅有的西藏风格作品。这些画很难归入其它类别,而且其中一幅画画的不是菩萨,而是女神多罗。在编织紧密的麻布上画着观音,框中画满了小菩萨像和法器。此外尚存两幅大纸画残件,以纯粹的西藏风格画成。特别是那幅多罗女神,周围环绕着八个小多罗,之间还分散着一些遇难和脱险的场景,这幅帛画显然是“救八难度母”即绿度母。从其材料质地,底色处理到所画的内容、构图特点都能看到这就是早期唐卡在敦煌的遗存。
从卢浮宫所藏的吐蕃特点的帛画以及斯坦因所谈的四幅西藏式绘画,都能清楚看到吐蕃时期印度、尼泊尔,甚至西藏式风格帛画或唐卡已传入敦煌。从这些艺术风格与之后发现的西藏唐卡总能找到其渊源和艺术的相承关系,敦煌佛教艺术经数百年的发展到唐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那时佛教传入吐蕃只有近百年,佛教绘画初期传入尚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或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的艺术风格。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这种佛教艺术带入敦煌,使敦煌艺术呈现出多样性。敦煌艺术同样影响着西藏佛教艺术,吐蕃时期的唐卡和敦煌艺术也会随着佛教和文化交流而带到对方地域,这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交流在石窟艺术和帛画、以及之后的西藏佛寺壁画中都能反映出来。
二、中期唐卡艺术
公元836年吐蕃朗达玛执政之后,下令禁止佛教,封闭寺院,大批佛教经典、绘画、塑像被毁。这次灭佛使佛教在西藏消声匿迹达百年之久,直至公元10世纪才使佛教从西部阿里的古格和东部的青海进入,再度在西藏复兴。由于阿里古格国王益西沃大力护法,东印度高僧阿底峡受邀于公元1042年到阿里托林寺弘法,阿里成为西藏佛教的中心,同时印度、克什米尔艺术传入阿里。当时曾有三十二位克什米尔艺术家随古格高僧来到阿里。[2]无疑,这些艺术家对西藏的佛教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传世唐卡看,这时期唐卡大都近于方形,主尊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西公需科目第二套答案.docx VIP
- 2025最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含答案详解ab卷.docx VIP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附答案详解ab卷.docx VIP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件.pptx VIP
- 玻璃幕墙技术交底记录(全部).docx VIP
- 干挂石材技术交底.docx VIP
- 2025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附答案附答案详解ab卷.docx VIP
-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2009.ppt VIP
-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篇(解析版).pdf VIP
-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