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礼仪现代启示及其教育传承.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朝礼仪现代启示及其教育传承

汉朝礼仪现代启示及其教育传承   【摘 要】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行为,包含立、坐、行、穿着、情商等多个方面。汉朝礼仪根植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并为生产生活所利用,衍生为公众约定遵守的社会规范,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汉朝礼仪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最后提出继承汉朝礼仪的具体举措,为批判性继承汉朝礼仪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朝礼仪;现代启示;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54-02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政治和经济成就,其文化和科技水平都领先于当时的世界。今天占据我国绝大多数民族主体的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来命名的,且当今一些重要的礼仪制度都形成于汉,汉朝的一些礼仪习惯与习俗至今对现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仍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汉朝礼仪对于现代礼仪的教育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汉朝礼仪的主要构成及其物化表现   汉朝虽然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只有四百多年,但其在极短时间内创造的文明却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民族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汉朝文化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对于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兼容并包,具有较好的文化适应性与弹性,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特性也深刻影响着汉朝的礼仪。汉朝礼仪主要包括立、坐、行、迎、宴等多个方面。   (一)汉朝礼仪的主要构成   1.立容   汉朝站立的标准是身体要正,两眼平视,双手相合于胸前并藏于袖中。一般来说,为了凸显对对方的重视,腰部要有一定的弯度,大概三十度左右,以示敬意。   2.坐容   汉代的坐姿分为雅坐和胡坐,二者的共同点是要求坐时膝盖并紧,脚背向地而贴,双手自然放松放于膝盖,两眼注视前方;二者的不同点是,雅座要求膝盖并紧,而胡坐只要保证两腿不叉开即可,另外胡坐对手的要求也更为放松,既可以稍微握拳,也可以微微收起放于腹前。   3.行礼   行礼分为行揖礼和拜礼。   揖礼一般身体有一定的弯曲(指要弯曲四十五度至九十度),头部微微前倾,一般左手压右手,两臂自头部下移至胸前,如此反复。   拜礼分为一般拜礼和正规拜礼。   一般拜礼:一般用膝盖支撑身体,身体微微往前倾,双手于额前拜天,而后扶地而叩,如此反复几次。正规拜礼:一般也是用膝盖支撑身体,只是身体(指腰部)应该弯曲九十度,而后手由齐眉,缓缓下拜,然后着地,最后直身,如此反复。   本着男女平等的精神,女子行礼一般无特殊要求,但一般女子行礼时,一般头部略垂,双手合于胸前,拜礼时,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4.迎宾   迎宾的重要原则即尊重,主人要明确表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客人要明确表示“客随主便”,并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在具体迎宾时,主人一般位于右侧,而客人位于另外一侧,而后主人为客人带路,并为客人做具体介绍,客人致谢。在主人引路过程中,若遇到拐弯或不平处应予以提醒,遇到门帘等主人也应该为客人掀起,到客厅或餐厅时为客人安排合适的位置。   5.宴请   宴请时,宴前主人一般会对宴会进行简短说明,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当天的菜肴进行简单的介绍,客人一般予以感谢。用餐时,主人除简要介绍菜肴及当地风俗外,一般会数次请客人享用,客人会进行辞让,主人再邀请,一般即可正式用餐了。用餐时主客人都十分注重仪态,必要时用衣物遮挡再食用,避免失礼。   (二)汉朝礼仪的物化表现――汉服   汉服,又称为礼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这种服饰一般上身较紧,下摆较宽,长可着地,衣领通常为交领,领口低以便于可以穿多重衣(又称“三重衣”),袖口多数镶边,用绸带塑腰,同时绘有华丽纹样。除了衣服外,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共同构成了汉服衣冠体系。同时,汉服的制作过程还涉及纺织、蜡染等多种工艺,反映了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和美学渊源。汉服从诞生之日起,不单作为遮身暖体的物具,同时还具有美化生活的功能,反映了汉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汉服不单指汉朝人的服饰,其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一直延至明末清初,汉朝对于汉服的形成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汉服的典型代表期,是中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   汉服有四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首先是长袍广袖,这种服饰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包裹住身体,符合国人信奉的“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的信条;其次是交领右衽,且一般向右掩,即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这种习俗也是适应于当时的生产及生活习惯的;再次是中间束腰,以便于行走及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汉服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华夏民族的发展史,汉服同中国礼仪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