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03地质大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
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 泥石流防治程序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
第1.1.2条 工程勘查 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
第1.1.3条 可行性研究 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第1.1.4条 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
第1.1.5条 工程设计 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
第1.1.6条 工程施工 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
第1.1.7条 竣工验收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交付
1.2 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1.2.1条 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
第1.2.2条 风险性设计 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形变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第1.2.3条 应急设计 泥石流灾害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为了防止泥石流灾害
第1.2.4条 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单一的防治工程措施有时难以承受来自泥石流灾害体的外界的荷载,从而导致工程失效。因此,针对每个泥石流的特点,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防
1.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3.1条 应以少的投资、短的工期,达到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预定功能。即在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在预定功能、安全性和耐久性、工期和投资的经济性三个方
(1)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仍能保证地质灾害体的整体稳定性,不致造成)危及人员生命等重大的地质灾害。
(2)在正常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地质灾害体无明显的破坏,不会造成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地质灾害。
(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永久性工程的设计服务(使用)期一般可按50年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第1.3.2条 应充分收集与工程设计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同时,应考虑到场地可能发生的自然地质灾害(如暴雨、洪水、崩塌、滑坡等)和
第1.3.3条 应在室内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
第1.3.4条
第1.3.5条
第1.3.6
(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根据泥石流活动的时、空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工程,以减轻或化解泥石流的成灾因素。
(2)在形成区以抑制泥砂产生为主,阻滞泥沙输移,常用的措施有:恢复植被、建造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林、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拦沙坝、导流堤、护岸、护底工程等。
(3)在流通区和泥石流通过地段以疏导为主,保证流路通畅。主要措施是导流和护岸、护底、清障。在地形较好的地区,则采用可靠的拦挡措施,以达到减沙、减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量的效果。拦挡工程有:实体重力坝和格栅坝、停淤场、导流堤、坝下的护岸、护底等。
(4)对规模巨大、势能大的泥石流,宜采取避让措施或防冲措施。如平面绕避改道、立面绕避(渡槽、明峒渡槽、高桥、大跨、沟底隧道等)。
(5)利用停淤、分流化解泥石流水、沙集中的矛盾。主要措施有停淤场、分流导流工程。
(6)改建或迁移防护设施。
(7)视地形条件,在堆积区停淤减沙或停淤束水攻沙,增大搬运能力,使泥沙顺利直接排入大河。
(8)汇入大河段,应加大大河排沙能力,稳定主流切割扇缘,降低泥石流沟侵蚀基准面。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导流堤、挑流坝等。
1.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第1.4.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设计任务书;
(3)工程勘察报告等。
第1.4.2条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