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芳上海会议中庸与心理健康100419.ppt-myweb.pptVIP

杨中芳上海会议中庸与心理健康100419.ppt-myweb.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中芳上海会议中庸与心理健康100419.ppt-myweb.ppt

昨天的名言 道家是病人的藥 佛家是雜貨舖,什麼東西都有 中庸是便利商店,隨時都能拿來用 摘提要 本土研究進路 中庸心理學研究起源及構念化 心理健康概念的本土化 中庸思維與心理健康 以中庸靈活性研究為例 中庸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與西方相關研究的對話 什麼是本土研究進路? 將研究對象植入其生活的文化/歷史/社會脈絡(義意系統)來審視、分析及理解之 起因是心理學是一門外來的學問,過去太過依賴外國的研究題材、理論及範式,以致研究結果不能貼切地用於現解現代台灣人的生活,或可能遺漏對本地人而言更重要的題材及問題 用本土進路來做研究主要是指研究思考的本土化,並不是指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本土進路的思考過程 熟讀,但先擱置西方思考同一問題的研究問題、理論及範式 儘量不帶成見來看本地人的生活、思維及語言 審視出一些本地現象、規律與問題 試用自己文化/歷史/及社會的脈絡(義意系統)來找出本地人行為的意義 從中提出解釋本地人心理及行為的想法及理論 與西方相對應的理論展開對話 本土心理學研究 庶民心理學研究 不同於 常識心理學 怎麼會選上中庸這一研究課題? 中庸及與之相關的詞句至今常掛在現代台灣人的口中,是真或是假 全局思維:顧全大局,為大局(國家、社會、黨、學校)著想,仍是人們用以解釋其行為的原因或藉口 陰陽轉換思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衝突解決:以和為貴、不走極端、恰如其分 做事不能太”絕”:給他人留餘地,放人一馬 錢鍾書論文藝 解放日報2008.19.14 錢鍾書認為大凡藝術創作都是「執心物兩端而用厥中」 創作就是要在心靈思想的活動和手筆(物)的活動之間尋找一個最佳結合點。 莊子裡的木匠輪扁,做車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因為木材的紋理,用刀斧的方法和心中的藍圖三者之間的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孝道的中庸之道 與父母交往也是人際關係;遵循一定規律 有痛風的母親要喝甜豆漿 照顧父母太好,犧牲自己太多;父母活得好、久;但會太委屈自己會很累、生怨 有如老年人對柺杖的依賴,照顧父母太周到,會養成他們的依賴性,從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結果更形依賴 不但失去自尊,而且會對子女要求更多,得不到會更怨 其他庶民生活經驗 顧傭關係:役人-役於人 男女關係:親密-獨立 子女關係:管得嚴變呆-管得鬆變野 醫病關係:依賴-自主 對中庸的垢病也是比比皆是 中庸禍國殃民 中庸是不徹底、搞平衡、妥恊,投降,畏縮、懦弱的表現 中庸的謹言慎行被認為是不痛快、綁手綁腳、思前顧後 中庸的重視和諧被指為和稀泥,沒有原則 把事情複雜化,令許多人很迷惘、不知所措 與現代價值取向背道而馳 研究興趣 為什麼我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傳統”卻是我們唾棄的 是不是對中庸有誤解? 是不是有的人運用得比另一些恰當,從而適應華人社會比較好;而另一些人則運用不良 不好在哪裡? 代表傳統的中庸思維及價值體系,與全球化所崇尚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體系如何融合在現代華人社會的生活之中 這種融合是否也運用了本土的中庸思維! 中庸作為一個文化義意系統 是本土心理學研究最想找到的、植於自身文化/社會/歷史的義意系統 心理健康的本土化 心理健康也是一個外來的名詞,經常與幸福、快樂連在一起 關鍵詞是”適應”,或”融入”自己生活的環境 但是融入西方社會的生活環境是否與融入華人社會是一樣的?要改變到同一個模樣嗎? 西方人認為健康(或正向)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是否也是華人認為的? 心理輔導的本土化 心理輔導關鍵詞是「改變」 讓來訪者通過訪談,改變成為能「適應」及 「融入」其自身生活之社會 西方心理輔導 由西方人根據其自身文化/社會所發展出來的,最對能「適應」及 「融入」的 「人」為 :個我界限清晰: 私穩權 個我權利神聖: 自主權及自由表達 個我人生追求: 自我目標實現 訪談方式是要來訪者自己去找出自己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華人心理輔導 華人社會對「人」的看法卻是:天人合一,以及人我和諧相處的 所以,對華人而言,要融入社會,自我節制及與周圍他人的和諧相處,是遠遠重要過個我的私穩、主權及表達 個我界限不清晰 個我權利受約束及節制 個我人生追求: 內外和諧 近期文化心理學及本土研究成果 東方人的理想情緒狀態是「平靜、安祥」-- 「中」的狀態;西方人是刺激、歡樂 東方人的認知方式是整體的、重關係的、陰陽兼容的、辯證的、妥恊的-- 「中庸」的思維方式 台灣人的EQ概念:以和為貴的約朿自己情緒,會做人(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 中庸作為一社會運作系統 用中庸的架構來進行心理健康及心理輔導的本土化 從中庸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 從中庸的角度來作心理輔導 中庸心理學研究 依據 中庸實踐思維體系 為思考架構 所進行的 心理學研究 舉例 圖十 研究版塊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