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docVIP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6 / NUMPAGES6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3页,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了体育大课间的表演情况提出并解决了相关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1.解读信息。 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一个同学说:“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 引导生分析题意:有3个组,每组12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 4.自主猜想。 师:想一想,12×3等于多少呢?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一部分学生会回答出:36。)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快速将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之中。】 活动二:操作探索,创编竖式。 1.方法思考。 师:12×3,到底是不是等于36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验证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方块或小棒。) 2.动手操作。 师为学生准备小方块或小棒学具,引导学生用学具表示三(2)班跳舞的人数。要求:摆的学具能让人一眼看清3个组,每组12人,一共多少人。(交流中引导学生指着学具说清:每组12人,共3个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个12一共是多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本环节意图通过操作学具,让所有学生在动手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为抽象成符号化竖式做准备。】 3.算法探究。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计算3个12一共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写法,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交流中让孩子结合学具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意思。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①根据乘法的意义想12×3就是表示3个12相加,即12+12+12=36,或写成竖式 。 ②先将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③竖式1:三个竖式。 竖式2:一个竖式,先用十位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竖式3:一个竖式,先用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竖式4: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有选择地呈现以下几种方法: (3)对比分析。 师:仔细观察各种算式,看它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生将22和33对比、22和44对比、33和44对比、44和55对比、55和66对比,了解口算与竖式计算的过程相同:都经历10×3=30,2×3=6的口算过程,最终是将两次的乘积相加,即30+6=36。第6种方法是在心里想乘的过程,只写出将乘积相加的结果。) 评价各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l:评价点落在“比较麻烦”上;借助竖式2和竖式3能清楚得看出计算的过程;竖式4比较简练。)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即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此本环节设计一系列对比分析活动,包括:学具图与口算对比、学具图与竖式对比、口算与竖式对比,前两者都采用数形结合,将具象与抽象结合,结合摆学具的过程具体分析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第三种对比是抽象与抽象的对比。这些对比联系都是强化算理的过程,为内化算法打下坚实基础。】 (4)课件呈现乘法竖式的形成过程: ①由加法变化而成 ②由乘法变化而成 (5)适当展示竖式的价值。 (可能个别孩子坚持认为竖式2或竖式3更能清晰得反应计算过程。) 师课件呈现以下算式并说明:有了今天学习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这样的这样题目。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基础,竖式的形成过程要在学生初始列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出来,而不是以数学家的规定。所以,该环节引入以后会遇到的数学问题,一是使孩子体会到今天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二是让学生感受到以后的计算会更复杂,简单的计算过程能简略的要尽量简略。】 活动三:多层次练习。 1.计算。 2.用竖式计算4×2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可以选取两种不同的竖式进行展示交流,在对比中体会交换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3.如果有时间,再计算自主练习中的“坦克过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学习的有

文档评论(0)

136****3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