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测技5章矿山安全检测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检测技5章矿山安全检测技术

第五章 矿山安全检测技术 1、传感器 甲烷传感器 一氧化碳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风速/风压传感器 烟雾传感器 开停传感器 甲烷传感器 甲烷浓度检测电桥 工作原理 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无火焰燃烧,产生热量使R1升温导致电阻变化,黑元件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为: △R1=α(DCQ/h)R0 (燃烧热方程) 方程中为常数的: R0为铂丝摄氏零度时电阻值; α铂丝温度系数:α=3.9485×10-3/ ℃ D为甲烷扩散系数; Q为甲烷分子燃烧热; h为敏感元件热容量; 方程中为变量的: C为被测环境中的甲烷浓度; 一氧化碳传感器 检测原理 ? 1) 当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发生变化时,气体传感器的输出电流也随之成正比变化。 2) 一氧化碳气体在工作电极的催化作用下,工作电极发生氧化。其化学反应式为: 3) CO+H2O→CO2+2H++2e 4) 氧化反应产生的H+离子和电子,通过电解液转移到与工作电极保持一定间隔的对电极上,与水中的氧发生还原反应。其化学反应式为: 5) 1/2O2+2H++2e→H2O 6) 因此,传感器内部就发生了氧化-还原的可逆反应。其化学反应式为: 7) 2CO+2O2?→2CO2 传感器内部配置图 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测温原理? 内部结构及接线图 风压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 工作原理简述 在无限界流场中,垂直插入一根无限长的非流线型阻力体(旋涡杆或称旋涡体),当流经该非流线体的流速(V)大于某个值时,非流线体的两边即产生两列内旋,方向相反、交替出现的旋涡,旋涡的频率(f)与风速成线性关系。这个现象被称为卡门涡街。只要测到旋涡的频率(f)即可得到所需的风速(V)值。 工作原理示意图 烟雾传感器 开停传感器 3、信号传输网络 4、地面中心(监测系统) 时间 地点 遇难人数 事故原因 2010.3.28 山西王家岭煤矿 37人遇难,一人下落不明 透水事故 2010.03.01 内蒙古乌海 31名被困者无生还可能 在建的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2010.01.05 湖南立胜 34人死亡 湖南立胜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2009.11.21 黑龙江鹤岗 共造成108人遇难 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 2009.09.08 河南省平顶山 54人死亡 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的特大事故 2009.05.30 重庆市綦江县 30人死亡、77人受伤 违规违章行为引发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009.02.22 山西屯兰 78人死亡 瓦斯浓度过高,煤矿爆炸。 一、矿井安全监控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矿井安全监控技术发展 建国初期,煤矿下井人员主要使用光学瓦斯检定器、瓦斯检定灯、检知管、风表等; 60年代初期,研制达到使用水平的载体催化元件和AQR-1型瓦斯测量仪。 70年代研制出瓦斯断电仪; 80年代初期,从欧美引进、吸收矿井监控系统; 80年代以后, 逐步开发出KJ126、KJF2000、KJ95、KJ90等系统。 二、矿井安全监控对象 作业场环境 工矿设备 矿轨道运输 矿胶带运输 矿供电、排水、火灾 人员位置 煤矿安全监控的主要内容 对井下CH4、CO、O2、CO2等气体浓度的检测;对风速、风量、气压、温度、粉尘浓度、水位等环境参数的检测;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监控等。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组成 一般由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线路、地面中心站、监控软件组成,如下图所示: 一、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基本构成 1.传感器 2.井下监控分站 井下监控分站是一种以嵌入式芯片为核心的微机计算机系统,可挂接多种传感器,能对井下多种环境参数诸如瓦斯、风速、一氧化碳、负压、设备开停状态等进行连续监测,具有多通道,多制式的信号采集功能和通讯功能,通过工业以太网或总线方式能及时将监测到的各种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并执行中心站发出的及时发出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 3.信号传输网络 将监测到的信号传送到地面中心站的信号通道。如无线传输信道、电缆、光纤等。 4.地面中心站 主要用于监测高瓦斯煤矿井下环境气体中的瓦斯浓度,可以连续自动地将井下沼气浓度转换成标准电信号输送给关联设备,并具有就地显示沼气浓度值,超限声光报警等功能。还可与各类型监测系统及断电仪、风电瓦斯闭锁装置配套,适宜在煤矿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等地点固定使用。采用热催化原理与热导原理相结合来测量沼气浓度,克服了单一元件测量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具有性能稳定、测量精确、响应速度快,结构坚固、易使用易维护等特点。并具有遥控调校、断电控制、故障自校自检等新功能。 原理说明: 正常时,输出信号给系统;当浓度达到报警值时产生声光报警,同时将信号发送给系统产生报警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