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邵清系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lobal Speakers Slide Kit 慢 性 丙 型 肝 炎 邵 清 隐匿杀手首次现形  1989年,由Michael Houghton领导的研究组首次克隆、鉴定丙肝病毒基因序列 HCV 感染:全球性流行 HCV 感染:全球 HCV 基因型的地理分布 HCV 感染:“现状” 全球性流行 —— ?3% 慢性化的危险性 —— 75%–85% 疾病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生率 —— 低 肝硬化的危险性 —— 在感染后20年内达 10% 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 肝硬化相关性病死率 —— 1%–5%/年 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 —— 1%–4%/年 的发生率 中国卫生部报告的丙肝病例逐年大幅增高 丙肝是中国漏报率最高的法定传染病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HCV主要经血液传播: ⑴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⑵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 HCV 感染:危险因素* 已知危险因素 1992 年前输血或血制品1 胃肠外暴露: 静脉药瘾1 医院内传播1 未重视HCV感染的防护 低收入阶层1 未证实的或低危险因素 围产期的传播1 皮肤穿孔 / 破损1 长期的血液透析1 职业暴露因素1 (例:医疗护理人员) 吸毒1 多位性伴侣2 曾接受手术或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出现明显的高比例抗HCV阳性 医护人员是HCV易感人群 HCV感染时的年龄与发生肝硬化的概率 HCV 感染的预后 慢性丙型肝炎进展的加速因素 以前有酗酒史或仍在酗酒者1 感染时的年龄较大(40 岁)1 男性1 其他重叠发病: HIV/HCV 同时感染2 HBV/HCV 同时感染3 肥胖症 HCV 感染:肝外表现 慢性丙肝的筛查、诊断流程 丙肝诊断对治疗的意义 丙肝基因型检测:基因型决定疗程和病毒唑剂量 丙肝病毒载量检测:丙肝病毒载量检测:快速病毒学反应(RVR)、早期病毒学反应(EVR)对治疗预后有预测价值 HCV 的特性 黄病毒科 有包膜 单股正链 RNA (9.6 kb) 3000 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T?: ?2.7 小时 每日复制量:10 兆 (1012) 病毒颗粒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4 —— 准种 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 Quasispecies of Hepatitis Virus 治疗目标 2004年中国丙肝防治指南 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复合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ALT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只要HCV RNA阳性,也要进行治疗 派罗欣+利巴韦林对所有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疗效均优于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 派罗欣首先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 确立了规范化的标准治疗方案 疗效影响因素 HCV基因型2、3型; 病毒水平2×106拷贝/ml; 年龄40岁; 女性; 感染HCV时间短; 肝脏纤维化程度轻; 对治疗的依从性好; 无明显肥胖者; 无合并HBV及HIV感染者; 治疗方法:以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为最佳 生化与组织学应答 生化应答 血清 ALT 恢复正常1 组织学应答 在随访期(治疗结束后 24 周)结束时整个组织学活性指数(HAI)评分(Knodell评分系统2)改善 ≥2 分 PEG干扰素治疗丙肝改善肝脏组织学 无论是否取得持续病毒学反应,PEG干扰素治疗均可改善肝脏组织学 取得持续病毒学反应的病人PEG干扰素的组织学改善率高于普通干扰素,高达83% PEG干扰素治疗无病毒学反应的病人有47%取得了组织学改善 RGT策略的理论模型 PEG干扰素联合治疗中与SVR有关的独立宿主因素 对于基因1型中国患者—— 12周HCV RNA转阴是取得SVR最基本的预测因子 无论是否获得RVR 所有基因1型中国患者都应坚持48周疗程 基因1型pEVR患者延长疗程 可获得更高的SVR率 派罗欣? (聚乙二醇化α-2a 干扰素[40KD]) 联合RBV: HCV 基因型 2/3 型患者治疗 12 周时的预测 基因2/3型患者维持24周疗程 是最终获得SVR的关键 未获得RVR的基因2/3型患者 延长疗程可显著提高SVR率,降低复发率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定义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定义为:符合2004年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防治指南制定的CHC诊断标准,并因各种因素所致不能耐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标准治疗或疗效不佳的丙型肝炎患者。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 HCV 基因型 1 型感染 明显肝纤维化、代偿期肝硬化 年龄、性别、BMI等 脾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