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摘要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严重影响林果业及农业生产。该文概述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现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介绍了近几年的防控对策和总体效果,以期为美国白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白蛾;发生特点;防控对策;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3-0140-01
美国白蛾,又称为美国灯蛾、秋幕蛾等,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之一。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杂食性,可为害多种植物,每年以30~50 km的速度自然传播,四季均可随各种货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2012年9月,首次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现美国白蛾,且疫情发生迅速,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且还严重扰民。现结合开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总结如下。
1 发生现状
2012年9月3日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镇河套村的养殖场发现美国白蛾疫情,染疫树木共 4株,分别是杏树、李子树、桃树、柳树。发现疫情后,开发区农业发展办公室和大庙镇政府立即采取剪虫枝、集中焚烧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在大黄山镇、徐庄镇的杨树上相继发生危害,2014年在蟠桃花园小区内的樱花树上也发现疫株。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校区均发生了美国白蛾危害。
2 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年可繁殖3代。即,第 1 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为网幕期,6月中旬破网;第 2代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3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美国白蛾刚产下的卵呈现浅绿色或者浅黄绿色,孵化率很高(高达90%以上,多达100%)。孵化后变为黑色,初孵的幼虫就开始拉网,1~3龄幼虫群居取食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从卵到成虫历期15 d左右,天气热的条件下时间缩短,2~3 d为1龄。3龄以后破网,4龄开始分散,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食量大,占全生育期取食量的50%。6龄以上幼虫耐饥饿力达8~12 d,老熟幼虫全身长满白色长毛,下树化蛹。一条蛾子产卵孵化后危害面积可达13.33 hm2。成虫一次飞翔距离100 m之内,喜欢腥臭味[1-2]。
3 危害特点
3.1 食性杂,食量大
美国白蛾可为害300多种植物,其对食物具有选择性,最喜取食臭椿、法桐、杨树。目前,开发区已在杨树、臭椿、法桐、香樟、杏树、桃树、梨树、樱桃、樱花、紫薇、紫荆、重阳木等30多种植物上发现美国白蛾危害。一头幼虫全生育期取食叶片量60 g,约合大型叶片10~15张、小型叶片18~23张。当美国白蛾暴发成灾时,在2~3 d内即可将大量绿色植物叶片吃光,破坏绿化环境。
3.2 繁殖量大,适应性强
一头雌性美国白蛾一次可产卵800~2 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 000万头,最多可达到2亿头以上。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 d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美国白蛾能够在-16 ℃低温和40 ℃高温的环境下生存[3],我国几乎处于其适生区内。
3.3 传播蔓延迅速
2012年,开发区1个乡镇、1个村发现美国白蛾危害,2013 年迅速蔓延到7个乡镇(街道、场)、102个村(居)。截至2014年底,全开发区各个乡镇(街道、场)均发生美国白蛾疫情。
3.4 严重扰民
每年8月上旬是第2代美国白蛾危害最猖狂的时期。幼虫吃光植物叶片时,可随风飘落,密密麻麻到处爬行,进入居民家中、公共场所,严重扰乱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4 防控对策
4.1 加强检疫
美国白蛾主要通过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等人为传播,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对于疫情发生区的林木、果树、苗木花卉等严禁调入。发现有携带美国白蛾相关产品的所在地、交易市场等,应进行严格检疫检查,及时进行除害处理,杜绝美国白蛾疫情进一步扩散。
4.2 人工物理防治
4.2.1 灯光诱杀。美国白蛾的成虫具有趋光性,悬挂杀虫灯可诱杀成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 m为宜,离地高度2 m以上,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19:00至次日6:00 开灯,并每天清理成虫,可有效降低美国白蛾的基数。
4.2.2 人工剪除卵块、网幕。美国白蛾孵化几个小时就可结网,白色网幕会越来越大,有的长达1~2 m。发现美国白蛾的卵块时,可人工及时摘除带卵块的叶片。美国白蛾3龄前,都在白色网幕内啃食叶片,肉眼容易发现,只要有干树枝、干枯叶片缀合在一起,基本上可判断为美国白蛾危害。每2 d人工检查1次,查有美国白蛾白色网幕,先在树下铺上塑料布等覆盖物,防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