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简介: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汉族,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生平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六月初九李东阳出生于北京西涯村,父亲李淳是个饱学之士,以教私塾为生,因家贫,甚至还当过摆渡的船工。幼年就显现出非凡的才华。李东阳4岁时随父亲在北京时就会写直径一尺的大字,被京城中人视为神童。顺天府官员把李东阳推荐给景帝,李东阳当着景帝写下“龙、凤、龟、麟”等大字,景帝非常高兴,赐给李东阳珍奇水果和金银元宝。之后,并两次召见准予李东阳进顺天府学读书。   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李东阳十八岁即中进士(跨级直接考),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不久授编修,参与修撰《英宗实录》。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书成,升从六品俸。后迁侍讲,旋入经筵侍班。十六年,为应天乡试考官。二十年,再迁侍讲学士,辅太子诵习。二十二年丁父忧。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补原官加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书成,升太常寺少卿。   弘治五年大旱,孝宗敕群臣言天灾事,东阳条摘有关《孟子》,以天灾与时政阙失相联,天降灾福与人事有关,望皇帝勤习经文,以诚意动天意。而其他“凡事关祈祷,悉加屏绝。”疏上,孝宗称赏。迁礼部右侍郎,入内阁专典诰敕事。八年,以本官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十一年,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十六年,纂修《大明会典》成,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颇有刚直之名,刘健善断,谢善持论,而东阳性温而多智谋。一时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侃”之赞。孝宗对三大臣意见颇多采纳,并常召入宫中议事,“呼先生而不名。”   十七年,重修阙里孔庙工竣,东阳奉诏往祭。及归,上《通达下情题本》,直陈时局艰难,不报。   武宗即位,大肆扩充皇庄,别构宫苑,假借巡视搜括民财,劫掠妇女。天下怨声载道,人民苦痛。又宠用宦官,任意缉拿民众,诬辱朝臣 。正德元年(1506年),东阳等上疏极陈“嬉游废政”之弊;又上疏论“时政四弊”,皆不报,乞休;武宗不允,而朝政无所改。十月,朝官纷请诛宦官刘瑾等,武宗与内阁议时,刘健、谢迁持论激烈,至于推案哭骂,遂为武宗所恶。刘、谢上疏乞休,惟东阳仍留内阁。刘、谢即免,内阁引进王鏊、焦芳,迭加东阳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二年,《历代通鉴纂要》成,以书中一、二页装潢颠倒错乱,字体亦微小差讹,刘瑾、焦芳等人构东阳罪,武宗有旨不问,得免祸。   五年秋,刘瑾被诛,东阳荐刘忠、梁储入阁。而武宗嬉乐如旧,宦官张永、谷大用等仍受重用。内阁奏议徒为虚文,政治腐败日甚一日。东阳于正德七年辞官。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十一年(1516)病卒,年69。   李东阳以台阁大臣主持文坛数十年,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首形成“茶陵诗派”。兼善书法,于篆隶造诣尤高。大家赞道李东阳“长沙公大草,中古绝技也!玲珑飞动,不可按抑,而纯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无怒张蹈厉之癌,盖天资清澈,全不带渣滓以出。”所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又有《燕对录》、《东祀录》等(据《四库总目》)。《明史》有传。   文学创作   李东阳论诗声、色并重,他认为诗歌的较高境界应该是“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他要求以此为准绳来辨别唐音、宋调:“试看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他推崇盛唐诗特别是杜甫诗, 就要求人们先知唐调:“长篇中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调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然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学杜也。”(以上引文皆见《怀麓堂诗话》)正因为李东阳有这样的理论主张,所以他的山水诗的创作不仅注重色泽耀眼,而且注重音调和谐。由于李东阳长期生活在北京,京城内外的自然山水也就成为他欣赏创作的对象。他曾颇有激情地描绘过《京都十景》,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蓟门城外访遗踪,树色烟光远更重。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峰。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   --《京都十景·蓟门烟树》   以”踪”、”重”、”浓”、”峰”、”钟”为韵脚,读来琅琅上口,宛转自然;诗人注重”青”、”绿”色彩的描绘,也能激发读者诗意化的想象。李东阳不仅能满怀激情地描绘京城山水,而且能自觉地从京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