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增加的刺激-长庚科技大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频率增加的刺激-长庚科技大学

健康促進策略與應用 許翠華 長庚科技大學 * Tracy 單元目標 能瞭解渥太華憲章之健康促進行動綱領 能描述行為改變之技巧 能應用不同策略與技巧規劃健康促進計畫 * Tracy WHO健康促進策略 * Tracy 依照1986年WHO之渥太華健康促進行動綱領,訂定五大推動策略: 1.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 (Build healthy public policy) 全部政府部門應將健康促進納入施政範圍,同時應視健康方向為其責任。 2.創造支持性的環境(Create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改變民眾生活型態是非常複雜的,營造安全、有激勵性的生活及工作情境,藉由支持性的環境讓社區居民能實踐及維持具體的健康促進行為。 3.強化社區行動(Strengthen community action) 激發社區參與,社區充能的核心以民眾自己盡力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任以達到健康的社區。 4.發展個人技巧(Develop personal skills) 提供適當的健康資訊,增進健康生活所需的技能,利用健康資訊或教育管道加強個人生活技能,以支持個人實踐健康行為。 5.調整衛生服務的取向(Reorient health services) 促使健康部門的角色朝向健康促進的方向改變,不再僅以提供臨床與治療服務的工作。 * Tracy 行為改變技巧 Tracy * 以教育訴求改善健康習慣 假設人們如果得到正確的資訊,就會改善其健康習慣。 注意事項包含以下幾點(Taylor,2003): 1.直接呈現統計數據會比口號好,必要時使用個案說明。 2.溝通者必須專業、可信賴、易於親近並且與聽眾的特質接近。 3.主要訴求必須在訊息的一開始就點明,並在結尾時再強調一次。 4.訊息要簡短、清晰、直接。 5.極端的訊息可能改變態度但不一定會改變行為,甚至使效果打折。 6.對於一些疾病篩檢行為(如乳房攝影或愛滋病篩檢等),強調不施作可能產生的問題比較有效,對於健康促進的行為,強調執行後的健康效益會比較有用 (Rothman Salovey,1997)。 7.如果已經有打算進行改變,溝通者應該多強調行為可以引起今人喜歡的效果;如果觀眾還不打算接受這些行為,溝通者可以討論行為的正、反兩面的效果。 * Tracy 以恐懼訴求改善健康習慣 假設人們如果知道某種特定習慣會傷害個人健康,就會感到害怕進而改變習慣。 例如:為提醒民眾檳榔的危害,在衛教單張上,提供可怕又血淋淋的口腔癌患部照片或手術部位的圖片,告訴民眾嚼食檳榔的嚴重性與後果,再附上戒除檳榔的建議。 恐懼訴求的健康訊息設計應包括民眾需要知道在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點(where)、該做些什麼事情(what)、為什麼要做(why)、以及如何去做 (how)。 * Tracy 個人行為改變的步驟 1 (一)找出健康問題行為與危險因子 可透過進行個人健康檢查、體適能檢測、營養評估、生活壓力評估、心理健康評估等方式來釐清個人健康相關的危險因子。 (二)分析問題行為的前因與後果 透過ABC分析法,可以將問題行為或行為危險因子的前因與後果加以探討, 所謂A(antecedent event)稱為「前行事件」,B(behavior)為產生的「行為」,C(consequent events)代表行為反應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稱為「結果事件」。 學者Duhigg在其「習慣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一書中,則將這一個過程簡稱為「習慣迴路」,即「提示→行為→獎勵」的流程,就是當我們每遇到一個情況,就有一定的反應,並獲得相同的獎勵,久而久之,一旦同樣情況再次出現,我們的大腦就會逐漸減少對它的判斷與指令,自然做出直接的反應,而形成習慣。 Tracy * 個人行為改變的步驟 2 (三)確認可能遇到的助力與阻力 「助力」可以是重要他人、社區服務的提供、公共政策或相關設施或環境等;「阻力」或稱為障礙,可以包括缺乏社會支持、先前失敗的原因等,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是否需要學習新的技巧來克服相關阻礙? (四)設立健康行為目標並擬訂行為改變計畫 專業人員需提出下列問題,以確定個體具備該問題行為的「擁有權(ownership)」:(1)我想要的是甚麼?(2)甚麼是現在最優先要改變的?(3)為什麼這個改變對我很重要?(4)行為改變對我可能產生的結果是甚麼?(5)我擁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助我開始這項改變?(6)有哪些親友可以幫助我? 另外擬定目標時,亦應同時擬訂行為改變是否成功的具體指標,以評估行為改變目標達成的情形。 Tracy * 個人行為改變的步驟 3 (五)執行改變計畫並評量改變過程與結果 專業人員應依照健康行為特性與計畫執行過程之階段目標,利用客觀的檢核與評量工具,持續給予評量。 評量的方向可以包括好的行為的持續性與穩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