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诗(随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与诗(随笔)

生活与诗(随笔)   《生活与诗》阐述了生活与诗文学的密切关系,小而言之,是诗歌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大而言之,是文学本身来源于生活。   诗文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生活与诗似乎天作之合,关系十分密切,鲁迅先生关于文学的起源其“杭育杭育派”之说一语道破。   记得儿时,经常遇到年节或阴雨天农村休闲时刻看大人们打牌,打牌人总是爱吸烟,有时口袋里的烟没了,又烟瘾难耐,就让身边玩耍的孩子到别人那里去讨烟来吸,于是就有了讨烟诗——   寺边一头牛,二人抬木头。膝(西)下有一女,火烧因家楼。   如上诗句,即合 “特来要烟” 四字成诗,堪称有趣。   还有,旧时青年人新婚闹洞房,有“送房”环节,即送新郎新娘入洞房。这个环节通过一种仪式举行。先由大执即总执事即婚礼主持人将新娘新郎请出场——一般安排在两间厢房的外间,里间为洞房,房间摆上酒席,新人立主席,不能坐;余座位为送房人依次分坐。送房人必须是识文解字而且能够现场口占作诗的读书人。送房仪式由大执宣布开始,两位新人向身边送房人并周围看新娘的闹房人鞠躬施礼,以示敬意,谢意。接着,送房活动开始。整个送房祝福语全部由诗歌构成,每唱出一句诗,其余送房人和周围看客人都齐声道“好!”一首诗唱完,则唱诗人紧接着道好声说:“好,好就喝!”大家端起酒杯昂首一饮而尽。送房诗多为即兴而作,也不排除事先早就准备好了的,内容多为古代历史传说人物故事,比如——   一女贤良是孟姜,二郎担山赶太阳。三人哭活紫金树,四马投唐小梁王……   还有, 新人新婚,新娘面前放一把扇子,新郎必须当场吟出一首诗,才能取下扇子见新娘,此所谓“却扇诗”,与“催妆诗”一样,实则为另类婚嫁喜歌。据称这是唐朝人曾经盛行很久的风俗,流传至今不衰的红盖头婚俗便源于此。如李商隐的《代董秀才却扇》——   莫将画扇出帷来 遮掩青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 此中须放桂花开。   至于文学野史稗传中苏东坡与苏小妹、与佛印间的诸多日常生活作诗答对,如“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等不胜手录,读者也大都耳熟能详,在此就不再啰嗦了。   此外,现代五四白话文运动期间,有某君写一首白话诗,描述一位少女为诗人到街上去买烟的情景,读来不知是在欣赏名家的诗还是在看生活中的一个场面,或者自己也就是身在其中。   生活之于诗,大抵尚远不止此。   诗文学反映生活   文学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此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生活的扯不开、割不断的先天的紧密联系。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来,其作品思想内容题材一刻也离不开人间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写照,表现为人类基于物质生活之上的精神生活文化文明的结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氏家族家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早年的倚红偎翠、锦衣玉食,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残酷斗争和倾轧一下子跌入“举家食粥酒常赊”悲苦境地。这种生活上的大起大落给作者思想带来的巨大冲击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创作的原动力。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野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字字看来皆是血”,据作者自己称,“(石头记)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代康、雍、乾帝三朝,见惯了政治的黑暗。其《儒林外史》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塑造,把自己大半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展示给读者,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黑暗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地嘲笑与鞭挞,从而矗立起那个时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一生刻苦好学,在科举场中屡试不第,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于是他把满腔愤气和人生辛酸寄寓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中,矛头直指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体制,其创作思想集中体现在《司文郎》、《书痴》、《促织》、《向杲》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中。   杜甫的“三吏”、“三别”如实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和当时人民的深重苦难。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氏创作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众口流传。 即使是号称谪仙、青莲居士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其诗歌创作也毫无例外地深深植根于自己生活的大地上,特别是他云游一生的经历中其供奉翰林、西游献赋、安史入幕情节故事更是将生活与诗牢牢捆绑在一起。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从不同侧面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无独有偶,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则认为: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诗文学预言生活   诗人乃智者、哲者,他们以自己超人的睿智与哲思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