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_孔子和老子77(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而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9月28日,在山东省曲阜市都会隆重举行孔子文化节。 2010年的孔子文化节以“游孔子故里、品孔府家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为主题,主要举办五大主题活动和相关系列活动,五大主题活动分别是:20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孔子文化周、2010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五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庚寅年祭孔大典、首届尼山论坛和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这节孔子文化节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化节首次走出国门,9月6日至1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孔子文化周,揭晓“孔子教育奖”获奖名单。9月27日,举行首届尼山论坛;9月27日,举行孔子文化节开幕式;9月28日,举行2010年祭孔大典。 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家与历史文化」 汉初黄老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 在汉文帝、景帝时期,由于二帝都以道治国,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与民休息,使国家长时间处于安定的状态,人民的生产日渐提高,国家日趋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魏晋玄学之风 老子因为姓李而交了大运,到唐代因为皇家姓李,又有唐玄宗的“做了皇帝想登仙”,老子此时仙气十足,竟被封为“玄元皇帝“。但这个老子,己不是我们要谈的老子了,而是道教的一个偶像。 文学:山水田园诗 艺术:中國傳統山水畫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 宗教:道家与道教 宗教:道家(教)与儒、佛教 儒家像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儒、佛、道三教皆为社会治理所必须之道。儒家就像吃的饭,是人们经常的精神道义食粮;道家在乱世是使社会走上正轨的好「药」;佛家往往是人们死后来世的最终精神寄托而不可或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1)(3)(4) C.(2)(3)(4) D.(1)(2) 老子:影响力 唐朝的老君像 老子:影响力 田園詩人陶淵明 中國第一位大力摹寫山水之作家 —— 謝靈運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曾為孟浩然筆下壯觀的景致。 老子:影响力 《竹溪六逸圖》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歷史上一些文人雅士往往寄情於自然,追求淡泊脫俗的生活。 《畫王維詩意圖軸》正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別墅,專意於山水詩作的生活寫照。 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 老子:影响力 安徽渦陽太清宮老君殿是為紀念老子而建 道教尊老子為神 安徽渦陽太清宮老君殿內供奉的老子像 宗教:道家(教)与儒、佛教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D B *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为何孔子会得到如此尊崇? 2008年祭孔大典的精彩瞬间 第 1 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孔子其人 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一、孔子的学说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仁”: “礼”: “德”: “鬼”: (1)政治思想 (3)教育思想 思想核心 (2)哲学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的主要内容: 爱人 (2)实现“仁”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之 “仁”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克己复礼” “正名” 《论语》之 “礼”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