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验语文:一种教学方法论的解释
体验语文:一种教学方法论的解释
杨启亮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曾于《南京师大报》见何永康教授撰《情系南师四十年》一文,文中忆及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描述了这位最慈祥、最谦和的老师别具风格的上课情形:“只见他老人家端坐在黑板前,一遍又一遍地将名篇诵读。‘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把我们渐渐地、静静地带入了美妙的诗境;然后,‘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字解释,只让我们全班同学由着性子自己去想像,去补充。这种‘教法’,如今恐怕过不了‘教学评估’大关,但当年我们委实获益良多,一个个青年学子都跟着唐老做了‘美好的心灵的远游’。”这恐怕过不了教学评估大关的教学,是因为也过不了应试大关,而过得了应试大关的时下的语文教学,却又引发了“出不了大师级人物”的感慨和遗憾。
唐老未做一字解释,是忘情地沉浸到诗境里去了,他是在体验。把学生们也一起带进了诗境,而且还让美好的心灵在诗境里远游,是使学生们也在体验。或者,唐老是不忍心把诗的教学弄成悲剧,所以不把美好的东西肢解给人看,才这样以体验法教语文的?但无论如何,这全然不像时下的某些语文教学,让任凭多么完美的诗文都难逃肢解的命运,这不像是语文而更像“语文学”,甚者就是语文的“生理解剖学”。这也就难怪会有那么多酷爱文学、酷爱读书的学生厌学语文,而有些少年作家也常常语文考试不及格。受唐老教学的启示,本文就体验语文谈些肤浅的看法,尝试把它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论来解释。
一
语文教学自有“法”以来,实际上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显性的渐进的变化,它以教法、教学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名目,日益规范化和趋向标准化。“法”、“论”乃至“学”自身已发展成一门学科,凡师范生必以此为专业化依托,于是就有了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另一种是隐性的渐趋消解的变化,它以教无定法、个性张扬、教学沉浸于语文、情意融汇于诗境或文境为特征。若论规范或标准,它更像是独钟情意执著创造的艺术,这就是本文所论的体验语文之法,以此法为宗的教师或也是科班出身,但却更像是文人,或诗人或作家,因而其教学对于科班惯例而言,多少会有些“叛逆”。
原本这两种语文教学法可以相得益彰,不必此长彼消的。实际上,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谁没有一片率性而为、浪漫放达的文人天地呢?只不过这常被逼到教学之外,业余爱好的境地而已。而文人乃至大师级的文人,又有哪个是不谙语法修辞、不懂布局谋篇的?只不过他们对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常见语法或教法书上在“特殊用法”、“教无定法”的提示之下,恭敬地援引大师们不“规范”的语法或教法,其实,这不过因为是大师“反叛”了惯例,于是就被确认是真理,而真理可以修正规范而已。那么,是否可以放胆一想,敢于反叛惯例、修正规范,不正是产生大师的源泉吗?我们提倡创新,如果不是叶公好龙,为什么就不能解放语文教法,让师生们体验语文?把语文放给师生们“由着性子自己去想像”,去找寻“美好的心灵的远游”?
然而,此长彼消的情况毕竟愈演愈烈,结果就发生了向语文教学的问难。而于问难之下,非体验的语文教学试图以基础、基本、技能技巧、左右逢源等理由维护所谓规范或标准的辩解,则日显苍白无力。原因何在呢?从内部情境看,这颇有些作茧自缚的道理,自造了枷锁套住了自己,就如同八股文风锁住了文人精神。语文教学要自成学科,这就要有一套非主体的游戏规则,文人必定得收敛自我,以附庸非自我的规则。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千古佳作,却几乎都是很自我的作品,或者就是体验语文的结果。从外部情境看,如今教学的评估已被异化成评估的教学,或者说是为评估的教学,而越来越追逐“科学化”、“标准化”的评估,以一种裁决学生命运的文化霸权,迫使语文教学蛰伏于其淫威之下,对于语文来说,这种评估,无疑是以复杂的形式把复杂的语文简单化了。由此,那些孜孜追求语文高分的教师和学生,也就不得不把语文撕成简单的应试碎片来体验厌恶。
是外在的、间接的、功利性的动机和目的异化了语文教学,并且使体验语文,即使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宽容,也渐渐失落了。失落了体验的语文教学,其实是失落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本身的情感,也就失落了缘于情意而非理性的语文魅力,如果说断臂维纳斯尚可诠释出含蓄的美,那么时下的语文试卷,读起来更像是打碎了的维纳斯雕像的零散残片,它可能是考古家丰富体验的对象,但不是语文。失落了体验的语文教学,其实也失落了教学的自然,不自然就造作,造作就令人生厌,生命的教师,生命的学生,还有生命的语文,失了自然如何能够健康?失落了体验的语文教学,其实是把体验语文以潜课程的方式留给孩子们自主选择了,于是就有了自发的文学少年,他们博览群书且浸心地体验,还由着性子凭体验写作。但是,更多的孩子不选择这些,而是“由着性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