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庆班(第一-二-三单元-巍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材料 庆庆班(四、五年级及初一)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我是小小讲解员×××。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让您更加了解庆元悠久的香菇历史文化。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我馆始建于1997年,是全国最早创建的香菇专题博物馆。为深入挖掘、弘扬香菇文化,2010年庆元县委县政府将博物馆迁建新址,并于12月11日正式开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共分香菇之源、香菇之路、香菇之韵、香菇之问、香菇之歌五个单元和一个临时展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香菇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香菇产业的绚丽辉煌。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进入第一单元——香菇之源。 第一单元 香菇之源 第一章节 自然形胜得天厚 大家请看,这是一幅“庆元卫星航拍地形图”,庆元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境内山川秀美,植被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6%,居全省第一,素有“浙南林海”的美称。2004年,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测评,庆元的生态环境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庆元成为了最适宜香菇等菌类生长的绿色殿堂。(展厅地面:卫星地形图) 1989年,国际著名菌类学家、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到庆元百山祖乡龙岩村实地考察后,确认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并亲笔写下“香菇之源”的题词。就是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锤定音地告诉世人:庆元是世界香菇之源。(实物:“香菇之源”题匾) 第二章节 古书典籍说香菇 大家看到中间这两个古色古香的篆[zhuàn]体是“香蕈[xùn]”二字。香菇又称为香蕈,“蕈”就是指生长在树林或草地上的伞状菌菇。数千年前,香菇和地球上许多菌蕈一样,谁也分不清是否有毒,民间有句谚语,说的就是“有菜莫吃蕈,有路莫行船”。因此,香菇从野生到人工栽培,发展至今成为全球性产业,是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的。(展厅墙面:图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栽培香菇的国家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就有了对蕈菌的明确记载。此后,关于香菇等蕈菌的各类记载代不绝书,如西晋·张华《博物志·异草木》;南宋·陈仁玉《菌谱》(世界上最早的菌学专著,被世界各国的学者推崇,日本人称该书为世界上最早的伞菌词典);元代·王祯《农书·菌子》(是迄今为止最早记载有关香菇栽培的史料);明·陆容《菽园杂记》等。(实物:古书籍) 第三章节 香菇鼻祖吴三公 那么最早发明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人是谁呢? 大家请看,眼前这座手执金鞭的木雕神像,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香菇鼻祖吴三公。据明代《吴氏宗谱》记载,吴三,原名吴昱[yù],是庆元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因为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菇民尊他为吴三公。800多年前,他总结发明了一套人工香菇栽培技术,开创了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先河,为贫苦的山区农民开辟出一条良好的生存途经,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和尊敬,被菇民尊为“香菇之神”。(实物:木雕神像) 这是吴三公与妻子刘香蕈在山上采摘香菇的场景。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她的妻子也叫香蕈呢?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吴三在砍柴的途中,遇到一位被财主逼婚而出逃的姑娘,并将她救回家里,与母亲一起精心照顾。这位美丽的姑娘就叫刘香蕈,从那以后,她爱上了勤劳善良的吴三,并与他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夫妻俩偶然发现,去年砍倒的树木上竟长出一朵朵鲜嫩可爱,像雨伞般的东西,而且煮熟后味道十分鲜美。于是,吴三便尝试多砍些树木,希望第二年能长得更多。可狡猾的财主却趁他上山后,突然来到村里,要把香蕈姑娘抢回去。可怜的香蕈逃到山上无路可走,便毅然跳下了万丈山崖。吴三得知后,悲痛万分,想念妻子的他,经常来到山崖下,一边大哭一边用斧头在树木上乱砍。结果,他发现树木被砍倒后,剁砍的伤痕越多,长出雨伞般的东西也越多,吴三受此启发,经过长期的探索钻研,逐渐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后来,为了感念夫妻恩爱之情,他将这雨伞般的东西命名为“香蕈”。(展厅墙面:八幅“香蕈传说”图画) 大家请看,这座群山环抱的美丽村庄,就是香菇鼻祖吴三公的出生地,也是万千菇民公认的香菇发祥地——庆元百山祖乡龙岩村。这个村子正好位于庆元、龙泉、景宁三县(市)的交界处。并且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姓吴,世代均以生产香菇为生。 以龙岩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约1300平方公里的地区,称为菇民区。这个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即使同属一个乡镇,但它们的生产技艺、语言和生活习俗都有很大区别,形成了菇民特有的香菇文化。如今,在村里还保留有吴三公墓、吴三公故居旧址等相关的历史遗存。 (展柜陈列的题词:1994年12月,张树庭教授参加庆元国际香菇生产暨产品研讨会期间,为龙岩村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 第四章节 “砍花”技艺树丰碑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