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收破烂养弃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旬老翁收破烂养弃儿

八旬老翁收破烂养弃儿   在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79岁的赵景华老人远近闻名。30多年来,他靠收破烂养大了六名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这六名孩子中有四个是赵景华老人在收破烂时捡到的,另外两个是别人放在他家门口的,除老人1974年在庙会上捡到的老大会英已经出嫁外,其他孩子的年龄分别为:17岁的桃英、13岁的丰英、10岁的送英、8岁的留英、6岁的梅英。三年前,赵景华老人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现在,年近80的老人每天仍是早出晚归,走40多里路,挣十几块钱,这是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不敢停,一停家里就没吃的了”赵景华老人对记者说。 老人每天7点半出门,下午3点左右回家,自己带的一个馍就是午饭。 赵景华老人一家在吃晚饭。有菜有米饭,这饭为招待客人而准备,是一月中最好的一顿饭。 清晨,老人做好饭后打发孩子们吃饭上学。老人没有地,一家人买粮吃。6个人一天要吃20几个馒头,得花六块钱,这就花去了将近一半的收入。 赵景华老人在废品站交废品。老人每天靠卖废品收入的十几块钱是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   今年79岁的他,在拾破烂的生涯中,先后拾养10个遗弃女婴。30多年来,他把全部的爱倾注在这些女儿身上,演绎着让人感佩的人间真情——     “看,那就是我爸!”赵景华的三女儿丰英指着远处一个拉着架子车的身影说。     “啤酒瓶,一个两毛。这个破盆,给你一毛对咧!”     这就是我们找了两天,追了八个村才见到的兴平市流顺村拾破烂老人赵景华吗?     低!瘦!黑!佝偻着背。苍苍的白发在阳光下显得十分耀眼。上身穿着一件黄绿色的背心,脚上穿着一双蓝色的球鞋,浑身上下沾满了灰尘。尤其是那双晒得皲裂的黝黑的双手,不时抽动着我们的心。     这两天的苦苦寻找,曾不止一次地想象着这位赵景华老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4月19日,终于在离赵景华的家有十几里路的邻村找到他时,被强烈地震撼了。     但是从赵景华闪烁着光亮的眼睛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79岁老人身上的一种精神和力量,感受着他心中承载的巨大善心。     拾养的老大已经出嫁老小才6岁     赵景华以拾破烂为生,1951年他和老伴从陕南的大山里流落到兴平市流顺村,在一堵破墙旁用秸秆搭了一个窝棚安了家,以拾破烂为生。     1974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九,赵景华怎么也忘不了这一天,那是拾老大“会英”的日子。     这天,他和老伴去会上赶集,却遇到了被人遗弃的女婴。当时,孩子的脐带还带着血。虽然围着看的人很多,却没有人愿意抱走。他和老伴实在是心疼孩子,不管怎么这都是一条命啊!他们决定把孩子抱回家。慢慢地,他们才发现这个孩子有轻微智障,但他们还是把她养大成人了。如今,这个叫“会英”的孩子已经30多岁,出嫁到了邻村,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从此,赵景华和老伴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爱心里程。拾破烂的他长年奔波在各个乡村,于是一次又一次让他碰到被狠心父母遗弃的女婴。这些孩子有的正常,有的残疾,赵景华三十余年间,仅靠着拾破烂的微薄收入,先后收养了10名遗弃的女婴,最小的“门英”今年才6岁。     为养孩子他“奢侈”地买了5973袋奶粉     “今天还算不错,卖了元。”     赵景华一双黝黑皲裂的手紧攥着刚刚卖得的钱,像孩子似地笑着说。笑脸上的皱纹在提醒着我们他已经度过的79个春秋。     “除去收破烂时付出的钱,今天能挣十八九块钱吧。”老汉很高兴地自言自语。     是啊,这十几块钱在普通人的眼里也许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对赵景华来说,他拾破烂挣的每一分钱,都关系着目前还收养着的5个女孩的生活。     在与我们一起回家的路上,赵景华说,正常的情况下每天能挣到15元钱左右。而每天要买5元钱的馍,3元钱的挂面,如果还有些额外的开销的话,所剩的钱也寥寥无几了。“所以除了下大雨之外,我每天都得出来,停一天,孩子们就没得吃了。”赵景华无奈地说,“以前就是下大雨的时候我也没停,出门的时候我都告诉娃,雨要是下得大了,就往邻居家里跑,担心棚子塌了砸到娃。就是出门了也不放心。所以以后下大雨的时候,我就不拾了。”     赵景华所说的他们曾经的“家”,不过是用牛毛毡盖的棚子。现在他和收养的5个女娃,在2006年春节后搬到了由政府出资买的三间新房——庄头乡流顺村268号。目前的5个孩子中,老大已经16岁,但是由于她的左手和左脚有残疾所以没有上学。最小的刚6岁,还不到上学的年纪,和大姐一同呆在家里。     此时刚好是中午,在村里上学的三个女娃也回家吃饭了。我们带来了一些糖果,递给了她们。5个女娃分着糖果,同时也不忘剥一颗给“老爸”。一时间姐妹围着“老爸”,抑或是姐妹之间的嬉笑追逐,使得原本空荡的房子顿时热闹了起来。     家里的饭是由赵景华来做。“每天晚上回来多做一些,得够她们第二天吃一天的。”在伙房里,赵景华一边热着昨天剩下的面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