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理想生命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理想生命模式

李白理想生命模式   自“庄生晓梦迷蝴蝶”肇始,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梦幻的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源远流长。在数不胜数的“梦幻”作品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堪称扛鼎之作,被选入多种教材。如何把握其主题,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作一剖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遭权贵谗毁,被赐金放还,开始再次漫游。他离鲁南游吴越,临行时留此诗向朋友们表白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问世以来,对其主题的探讨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传统观点把梦境当做李白追求的无限美好的境界,认为它是黑暗现实的对照物,表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寄托了诗人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理想;八十年代初,安旗教授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释幻》中提出:“李白的诗歌富于比兴的特点,又是打开此诗秘旨的锁钥。”“李白这几年攀龙堕天的经历,事涉朝政,难以显陈(明说);李白这几年中的酸甜苦辣,语言禁忌,更是难以直言,不用比兴手法何以展其义?不用比兴手法何以骋其情?”,这种观点,近几年影响颇大;此外还有“回归自我说”、“光明象征说”,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李白是盛唐诗歌奇才,以非凡的才华,独特的个性,充沛的情感,创造性的思维,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李白的人生理想亦未像中国传统文人那样墨守成规,在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之间作一抉择,而是独辟蹊径。这位浪漫的大诗人把自己的一生设计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前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慧,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后期“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商山四皓》)。李白以“功成身退”四字把“入世”、“出世”主张完全相反的儒学和道家天衣无缝的糅做浑然一体。“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龚自珍)。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济苍生”、“安社稷”是李白一生的追求。道家遗世独立、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思想又与李白内心深处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相默契。他的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奚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李白的这种生命理想模式,既重功名又重生命,既关心现实政治又向往自由飘逸的生存理念,实际上是为了协调他强烈的个性意识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是极其浪漫的却又是虚幻的、不可能实现的生命理想模式。李白自负而自信,肯定自己,赞美自己,欣赏自己。他不想做章句腐儒,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求仕老路,而是想象“八十西来钓渭滨”的姜太公,因缘际会,由布衣而卿相,大鹏展翅,扶摇万里,完成儒家知识分子的天职:报效君主,实现社会的自我:一旦功成,则激流勇退,回归山林,放适性情,自由飘逸,实现自然的自我。   “身退”的前提是“功成”,所以李白极重功名。现存李白诗作中有大量的干谒求仕、酬赠往还的作品,清晰地记录了李白为走上仕途、实现大济苍生的梦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但唐朝当时的政治环境已不容诗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唐玄宗已失去奋发进取之心,陶醉于“盛世明主”的赞颂声中;朝政为奸佞宵小把持;李白既无实际的政治经验,其傲岸狂放的个性,亦不见容于李林甫、高力士之流。奉召入京、供奉翰林的结局,是诗人无奈地面对现实,自动请求离开朝廷。李白的第一次政治生涯就这样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满怀自信、满怀喜悦而起,却以心情沉重,“五噫出西京”而终(《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短暂的在朝为官让李白看清了当权显贵的真面目。居身翰林供奉而成为从幸词客也与他早年欲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济世理想相距天渊。不难看出,人生的积极抱负渐渐地幻化为梦中的呓语和酒后的狂言,现实的功业之思渐渐转化为追求自由的虔诚之旅。“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虽然凭藉着美酒的激扬冲口而出,然终归在“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困迷中沉沦,他所钟情的人生生命理想模式遭到毁灭性的挫折。   《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是李白长安生活的思想总结,标志着他思想的逐步成熟、生命理想的转折和人文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念及国事日非,自己仕途失意,李白“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未归。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年华老去,白发渐生,辅弼国政的理想彻底破灭,政治抱负化为泡影,李白心中的悲愤不平之气,自然要在诗歌中抒发。诗人一生离别诗异彩纷呈,着墨无数,但以吟梦诗做别的,惟《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首而已。实质上诗人不惟以此诗留别,更以此诗明志。人到中年、又刚刚经历了短暂而深刻的宦海生涯,李白以“梦游”的方式来展现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