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李白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李白的诗作,提出李白文化是当今时代一笔无形的“用之不尽”的宝贵财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首先,李白的贵民固本的文化人格精神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执政理念教育;李白亲和自然的文化人格精神可以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李白恪守真诚的文化人格精神是进行诚信责任感教育的宝贵文化财富。
【关键词】 李白文化;诗歌;现代意义
文学从来就是文化成果和人格精神的结晶,中国文学就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精神最集中最辉煌最艺术的体现。大凡伟大的文学家或诗人无一不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人格精神的传播者。李白是我国历代诗人中冠绝千古、最受民众喜爱的诗人之一。李白非但是一位诗人,其影响也绝不囿限于文学领域。实际上, 由于李白的伟大艺术成就和卓然独立的思想个性, “李白”已成为一种符号,具有了符号的指代性、符号的组合性,从而超越了时代、超越了文学的界限,生发成以李白为中心,有历时历代学者参与和社会共推共享的李白文化现象。“李白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进一步反映了民众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趋向。李白文化和李白的思想性格非常符合今天的时代精神,是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开发和借鉴的宝贵文化资源。
一、李白情系社稷的文化人格精神是对当代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文化素材
中国文化既是培植李白诗歌的土壤,又是造就李白人格精神的因子。生活在盛唐社会的李白, 以心忧社稷存亡、情系民众安危为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年轻时,他用满腔的热血拥抱社会和时代,《别匡山》以留恋和倾心之笔极尽赞美之能事, 把故乡蜀地的山水风光描绘得如同仙境:“晓峰如画参差碧, 藤影风摇拂槛垂。”面对如此江山美景,李白毫无保留地要以文才武略甚至身家性命相投报:“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李白把这种对社稷的许诺付诸自己的一生,铭记于心。他说过:“士生则桑弧蓬矢, 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上安州裴长史书》)为了这个自许,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为了这个自许,他“西入秦海,一观国风”;为了这个自许,他欣然奉诏,“仰天大笑出门去”,成为天子的“近臣”; 为了这个自许,他冒死虎穴,敢于幽州探险; 为了这个自许,他不顾年迈体弱的病躯,慷慨请缨,意欲效死疆场。由此可见,他的社稷情结是牢牢地嵌定在相当厚实的民族文化心理定势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李白文化是对当代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一国的青少年学生对本国历史文化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当代青少年学生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只有教育当代青少年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才能激发青少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
二、李白贵民固本的文化人格精神是对当代青少年学生进行执政教育的宝贵文化遗产
贵民固本是中国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复合和统一。李白以心系社稷为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并把贵民固本的民族精华融合在自己的行事之中,高涨的爱国激情饱和着重农保民的良知和道义。李白贵民固本的人格精神取向表现在对 “苍生”苦难的无限同情。天宝十四年的冬天,安禄山起兵范阳,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发生了。它是李唐王朝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的总爆发。国家在叛军的铁蹄下濒于覆亡,人民在胡人的屠戮下呻吟挣扎。作为情系社稷的爱国主义诗人李白,面对凶残的豺狼,血腥的现实,他“中夜四五叹, 常为大国忧”,愤怒地指出:“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这样的诗句充分表达了李白关心国家命运、系心民众的可贵精神! 李白贵民固本的人格精神取向表现在对农事生产的极度关心。他以赤诚之心劝谏朝廷和皇帝:“下明诏,班旧章,振穷乏,散敖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使山泽无间,往来相望,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返本, 人和时康”(《明堂赋》);不仅如此, 李白还十分向往和乐道“牛羊散阡陌, 夜寝不扃户”、“飞鸟还归来,迁人返躬耕”和“百里鸡犬静,千里机杼鸣”的祥和安定的农村生活, 希望国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李白贵民固本的文化人格精神饱含着“保民而王” 、“民贵君轻”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的治国理念和格言,凝结着深沉历史经验和教训,浓缩着中国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本质特点,是对当代青少年学生进行为民、爱民、惠民教育宝贵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最可珍惜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持自己的文化基础,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今天,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焕发了勃勃生机,但这并不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