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原因.docVIP

浅析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原因

浅析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原因   [摘要]1932年10月,中??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于12月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地区。经过一番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后,红军占领了通江、南江和巴中3县的广大地区,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红军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绩,一是归功于中共早期党组织在四川的建立和活动;二是红军始终坚持舆论宣传和物质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动员手段,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三是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民主监督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民众已经获得的权利。   [关键词]红军 川陕革命根据地 发展壮大 原因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当时,“二刘之战”打得正酣,红四方面军乘虚由陕南进驻川东北,并迅速向南取得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田颂尧见自己的防区被红军占领,急忙集合近4万人的兵力对红军发起三路围攻,历时4个月,战斗非常惨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p37-38。后来,为了遏制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又任命刘湘为“四川剿总司令”,协助剿灭川东北红军,当时刘湘调集111个团,20万兵力,分六路对川东北红军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围剿”,虽付出惨重代价,但仍以失败而告终[2]p6。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军未被削弱,反而迅速发展壮大。本文将以此为视角,探析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一、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为红军入川创造了条件   正如老红军赵继回忆的那样:川陕边境地区,地下党发展快,很活跃,正是他们的加入,才壮大了红军,帮助红军取得了反围攻的胜利[3]p82。可见,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活动,为红军入川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川东北的通江、南江、万源等地,地处大巴山脉的南部,崇山峻岭,地形封闭。川陕革命根据地其余地区则是丘陵和小平原纵横交错。人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十分有利于根据地的发展。加之四川各派军阀常年混战,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十分悲惨。据1932年12月29日上海《申报》报道:“五年来,川陕人民共计负担军费达十一亿七千五百万元,人民膏血为军阀吸吮干净。”[4]p4灾难深重的四川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这就为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红军的到来提供了绝佳条件。   1926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建立,为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中共党组织先后在四川建立了40多个乡镇农民协会,各地的农民自卫军也逐渐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共四川省委及时将革命重心转到农村。同时,在上海、北京和武汉等地工作的川籍党员也先后回到四川,无形中加强了党的领导力量。他们在“川东的涪陵、丰都、石柱、武隆、彭水、梁山(今梁平)、忠县、铜梁、江津等县,川北①的万源、宣汉、达县、南充、南部、仪陇、遂宁、蓬溪等县,川南②的南溪、宜宾、荣县、自贡等县,川西③的广汉”[5]p8都建立了人数不等的革命游击武装。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鼓舞下,川北各级党组织也发动群众,开展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例如1929年夏,王维舟和李家俊在万源、宣汉两县的一些地方,领导农民和铁矿工人举行武装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之后,又在这些地区发动群众,领导他们进行抗捐、抗税和反对军阀豪绅的斗争。与此同时,共产党员旷继勋则在蓬溪县的大石桥宣布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之后又向遂宁、蓬溪、西充、南部、营山、梁山(今梁平)等地进军,所到之处,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建立苏维埃政权[6]p2-3。在红军到来之前,尽管各级党组织还很弱小,组织也很松散,但通过宣传,还是教育和动员了一大批群众,传播了革命火种。红军刚到南江县城时,人民群众就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来欢迎红军。红军进入通江时,附近地区的农村正在开展抗捐斗争,广大贫苦群众看到红军到来无不欢欣鼓舞,抬猪送匾,他们给红军主动带路,支援红军作战。有的老百姓更是用歌声表达了对红军到来的欢喜:“太阳出来满山红,红军来了大不同。打到土豪和劣势,人民永远不受穷。”[5]p32-35   二、舆论宣传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动员手段为红军发展壮大奠定了群众基础   红四方面军刚进入川东北地区时,虽然很快占领了通、南、巴等地,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但是相较于数量庞大的四川军阀来说,红军还是势单力薄。在军阀的反动宣传下,当地大多数民众对红军并不抱有好感,出现了驱逐红军的声音,认为红军入川造成了“人民空前浩劫”,甚至出现川陕革命根据地民众为躲避红军逃难的事件[7]。针对根据地的严峻形势,中共川陕省委立即采取措施,局面很快得到扭转。从中共党组织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宣传策略来看,舆论宣传和物质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动员策略功不可没。   首先,针对反动军阀抹黑红军、抹黑共产党的行为,川陕省委利用宣传队、报纸杂志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