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
默写论文:浅析高考语文默写失分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默写 考查形式 反思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077-02
一、引言
“名篇名句”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几乎每年高考都必考名篇名句的默写,近几年来,高考“名句名篇”考查从古到今涉及面也非常广范,牵涉到思想道德、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勤奋惜时等方面的内容,语言精辟,寓意深刻,对学生具有深远的教育和启迪作用。近几年来我省的高考语文试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有8分。绝大部分默写内容来源于高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当前有不少学生默写失分多,不可小视。
二、名句默写的形式与价值
高考要求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考查形式就是默写:有采用情景问答式的,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的13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1个小题)(5分)
⑴明明如月,_____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作过渡由现实进入梦境。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陆游《书愤》“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而最常见的考查形式应该是接句,2010年的18套高考语文试卷17套都是这样考的。如2010 年江苏卷的第四大题,名句名篇默写(8分)
⑴不见复关,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⑵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⑶诗云:“ ___________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⑷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⑸ 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⑹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形式虽略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高中课文选入的文言文或诗歌大多都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的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对于经典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不需要教师强调记诵,学生自然就会欣赏并主动“收藏”的,但是现在学生竟达到了谈背诵默写色变的情况,对于这些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考生花很多时间去准备,但在考试中却总是失分,学生也会在满纸错别字的考卷面前失去耐心。
三、失分原因
究其原因,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仔细想想,学生对默写的厌烦,应该不在于他们对默写方式的厌烦,而更多地在于他们对没有足够兴趣却又必须背诵默写的文章的厌烦。这些文章又不是很理解,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写一些别字错字,更谈不上默写的准确性了。花大量时间去背诵这些课文或名句,到最后一两个错别字就否定掉他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去背诵积累了。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得反思自身,教学方面是不是需要改进。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重视对文本的语法讲授,机械地帮学生梳理大意,而轻视了诗歌本身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引导。恶性循环到背诵默写,学生就更没有兴趣了。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中的“生”字,学生经常会误写成“升”。我就说明月在海上慢慢升起,就如同生命的孕育过程,它表现了明月的生命力。再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幽”字,学生经常会误写成“忧”。老师应该帮学生梳理,这里的“幽”是“隐蔽”的意思,在句中与“暗”是同一个意思,表现了琵琶女的愁与恨,学生这样理解就不容易写错了。还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中的“销”,如果能知道它是“熔化”的意思,就很难写错。这样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比死记硬背要强得多。
此外语文老师也要努力探讨并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寻找好的切入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良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才会形成良性的教学模式。比如,几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