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第6章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ppt

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第6章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卫星通信导论上课课件-第6章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

第6章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过程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续1 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 卫星星际链路 在卫星之间建立星际通信链路(激光链路或毫米波链路),每颗卫星将成为空间网的一个节点,使通信信号能不依赖于地面通信网络进行传输,提高传输的效率和系统的独立性,对于组建全球性通信网将是十分方便和灵活的。 星际链路的特性的描述 ? 仰角的时变特性 ? 天线的动态指向特性 ? 方位角的时变特性 ? 天线的动态指向特性 ? 星间距离的时变特性 ?功率的动态控制特性 卫星星际链路 续1 相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星际链路 ? 同一轨道平面内的轨内星际链路(Intra-Orbit ISL):同一轨道面内的两颗卫星能够基本保持不变的相对位置,轨内星际链路的星间距离、方位角和仰角变化很小,建立相对容易 ? 不同轨道平面之间的轨间星际链路(Inter-Orbit ISL):由于不同轨道面内两颗卫星存在着相对运动,轨间星际链路的方位角、仰角和星间距离一般随时间而变化,建立相对比较困难 卫星星际链路 续2 星际链路的仰角和距离计算 ? 根据右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容易推出 卫星星际链路 续3 已知卫星位置时的仰角计算 ? 如果两颗卫星的瞬时经纬度位置已知,分别以(λs1,φs1)和(λs2,φs2)表示,则卫星所夹的地心角为 根据前页的式子可以确定卫星间的仰角和距离 卫星星际链路 续4 例6.6某一星座采用的轨道高度为1414km。某一时刻,卫星A的位置为(0oE,20oN),卫星B的位置为(50oE,15oS),问在最小余隙为50km时,卫星A和B间能否建立星际链路?如果能,此时星际链路的仰角是多少?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该星座卫星能够建立星际链路时对应的最大地心角: 在已知两颗卫星瞬时经纬度坐标位置时,可计算星间的地心角: 因为ααmax,所以卫星间可以建立星际链路,此时星际链路的仰角和距离为: 卫星星际链路 续5 已知卫星轨道参数时的仰角计算 ? 对于星座系统而言,更多时候给出的是卫星的轨道参数(包括轨道高度、仰角、升交点赤经和初始幅角等) ? 根据Ballard的卫星位置以及相互关系表征方法(图6-15),可以确定卫星i对j的地心角距离Rij(即卫星间的地心角α): 卫星星际链路 续6 星际链路的方位角计算 ? 方位角的度量以卫星运动方向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卫星连线方向。 ? 根据Ballard的卫星位置以及相互关系表征方法(图6-15),t时刻卫星i对j的方位角ψij由下式确定 通过下标位置互换可以获得计算j对i的方位角ψji的公式 卫星星际链路 续7 星际链路性能随轨道高度的变化 卫星星际链路 续8 星际链路性能随轨道高度的变化 ? 方位角的变化周期与卫星轨道周期相同;仰角和星间距离的变化周期为卫星轨道周期的一半 ? 在其他轨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轨道高度将降低方位角和仰角的变化速度,可以改善星载天线的捕获、锁定和跟踪性能;但同时会导致星间距离增大,将会提高对发射功率的要求。 卫星星际链路 续9 星际链路性能随轨道倾角的变化 卫星星际链路 续10 星际链路性能随轨道倾角的变化 ? 在其他轨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轨道倾角将有利于减小星间距离,节省发射功率;但会增加方位角和仰角的变化速度,对星载天线捕获、锁定和跟踪性能的要求增加。 卫星星际链路 续11 星际链路性能与升交点经度差的关系 卫星星际链路 续12 星际链路性能与升交点经度差的关系 ? 卫星轨道间升交点经度差的变化不会影响方位角、仰角和星间距离取值的周期特性,但会影响它们取值的大小以及取值的动态变化范围。方位角、仰角和星间距离的取值大小以及取值的动态变化范围均随着升交点经度差的增大而增加。 ? 当面内卫星数量一定时,卫星轨道面间的间隔越小,星际链路的实现越容易 卫星星际链路 续13 星际链路性能与初始辐角差的关系 卫星星际链路 续14 星际链路性能与初始辐角差的关系 ? 减小卫星间的初始幅角差虽然可以减小星间距离,但会增加方位角和仰角的动态变化范围,增加指向的变化速度,对星载天线的捕获、锁定和跟踪性能要求提高。 卫星星际链路 续15 不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星际链路 ? 据图,容易推出卫星的仰角满足关系式 ? 可见:轨道高度较高的卫星将 始终有负的仰角值,而高度较低的 卫星的仰角则可正可负 卫星星际链路 续16 不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星际链路 ? 在计算出卫星所夹地心角后,可以根据余弦公式计算瞬时星间距离 ? 不同轨道高度卫星间的最大星间地心角αmax和最长的星际链路距离Dsmax 卫星移动通信系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