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84
PAGE 85
前言
煤炭——工业的粮食,它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国虽为万亿吨以上储量的第三富煤大国,但人均资源仅为世界人均资源的一半。因此,要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提高经济效益。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采矿工程就是一门针对矿物资源开发、开采、利用以及其原理、设计等诸多方面开设的一个专业,这门专业所学的知识包括了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毕业设计是学生锻炼自己动手操作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设计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矿井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内容,培养自己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禁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本设计是釜山五矿2.4Mt/a新井设计.在所收集地质材料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本设计力求追赶先进的采矿理论,讲究开拓创新,并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以及各参考书中的规定和事例进行的。力求设计出一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本设计说明书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在很多处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同时说明书中要求图文并茂,使设计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接受。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及其他原因,本设计中可能存在诸多不妥之处,请老师提出指正。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 井田境界
釜山五矿位于高平市西北17km处,行政区划隶属高平市寺庄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2 °44 ′54.4 ″—112 °50 ′51.9 ″,北纬35 °51 ′02 .4″—35 ° 55 ′1.7 ″。走向长4.37km,倾斜长3.69km。面积16.12km2。
1.1.2 交通位置
井田东南距高平市17km,太(原)—焦(作)铁路和207国道从井田东侧通过,长(治)—晋(城)二级公路和长(治)—晋(城)高速公路从井田东侧约20 km处通过。井田北距太—焦铁路赵庄车站3.3km,南距西阳车站4.7km,该矿工业广场与附近干线公路和铁路间均有柏油公路连接,由井田经铁路、公路向北可达长治、太原,向南可通晋城、焦作,然后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运输便利。
1.1.3 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南段西缘,沁水煤田之东缘,地貌形态属于丹河流域侵蚀中低山区,井田东部为开阔的丹河河床,中西部为中低山和黄土梁、峁,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地形最高点位于西南部山顶,标高1066m,最低点为东部,标高962.00m,最大相对高差104m。
1.1.4 河流分布
丹河为井田及附近主要河流,在井田东部边界处由北向南流过,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支流。丹河河水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旱季水量较小,雨季水量增大。
1.1.5 气候情况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据晋城市气象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0.88℃,最高气温为38.6℃,最低气温为-22.8℃;年降水量为292.0~1008.8mm, 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年平均蒸发量为1009.6mm,干旱指数为1.58,属半湿润区;该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十级。一般为3~4级;全年无霜期180d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冻土深度一般为0.30~0.43m。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1.2.1 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及变动
山西省东南部位于中朝准地台内二级构造单元—山西中隆起区的中部和南部。晋东南区受燕山期构造运动控制,主要构造形迹有:
(1)太行山复式背斜隆起带
位于太行山的中段和南段,核部由太古界赞皇群和震旦系地层组成,两翼由古生界地层组成。复背斜的主轴线自阳邑—上八里—沁阳北部—济源北部,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形成向南东向突出的弧形。
(2)武(乡)—阳(城)凹褶带
该带呈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斜贯沁水盆地,总体为一复式向斜,出露地层主要是二、三叠系。其主要构造形迹是一系裂褶皱,局部见压性断裂,它们的延伸方向大致为北25°东。该带褶皱虽普遍发育,但规模不大,一般10-20km,极为开阔平缓。
(3)晋(城)—获(鹿)褶断带
北自河北省获鹿,向南经左权县清城、拐儿镇、桐峪、石梁、潞城、长治市东侧、高平,延伸至晋城市以南,长250km以上,宽20-25k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