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演奏技法流变与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筝演奏技法流变与发展

浅谈古筝演奏技法流变与发展   古筝,一件从未被文人雅士所重视的乐器,一直广受平民百姓的爱戴,在历史上遗留过许许多多痕迹。无论在历史典籍里,文人的诗词里,在民间以及宫廷的画图里,或是在贵族皇室的墓葬里,都可以见证这件乐器的变化发展。时至今日,古筝虽然历尽无数变迁,它在民间的遍及性正逐渐提高。近年,学习古筝的数目几乎可与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的人数相提并论。古筝艺术从原先的风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一)古筝的概念   筝,又名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远在公元前五年至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流行在当时的秦国境内(即现在的陕西一带),所以又叫秦筝。在2千多年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她以其优美细腻的音色,别具一格的韵味,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在民族器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广泛流播海内外,深受世人喜爱。   (二)建国前演奏技法的流变   筝在东汉、三国时代曾被文人雅士称之为“群声之主,众乐之题”,足见其地位之高,在晋代则被誉为“仁智之器”,到了盛唐时期更为普及,甚至在一些诗词中也有描述,如“平生所愿,愿作乐中筝”、“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等等,可以看出古筝在当时已是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了,在以后的数百年音,古筝经过历文人、艺人的创造和发展,演奏曲目和演奏技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形成潮州、山东、河南、客家、内蒙、朝鲜等9大流派。正如古筝大师曹正先生所方,真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   (三)现代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古筝传统的演奏技法发展到今天,已远远不能满足内容表现的需要,一般来讲,传统的古曲、民音乐曲、牌子曲等,虽然内容也较丰富,各家各派也有许多独特的演奏技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异,传统的演奏技法和乐曲的表现内容已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表现内容,新的审美观扭带来的新的审美价值取向激发了许多筝家们强烈的创新欲望,于是,带来古筝技法的全面革新。   1、建国后古筝事业的振兴。建国后古筝事业的振兴,首先归功于老一辈的演奏家们,尤其是赵玉斋先生在1965年创作的《庆丰年》。这音乐典无论在音乐表现容上,还是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方面都可以说是开了先洒。   2、70年代古筝技法的突破。70年代张燕的《东海渔歌》、《草原英雄小姐妹》,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的《幸福渠水》,丁伯苓《清江放排》等均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法,使古筝技法发展有了一个的突破。如张燕在《东海渔歌》中两个八度的单手长琶音弹法,吸收了竖琴的琶音技法,加强了伴奏织体。丁伯苓《清江放排》中手掌压弦的弹法等。   3、80年代技法的兴起。80年代以来,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的兴起也推动了古筝新技法的创新,一些作曲家打破古筝以往技法的局限创造出许多新的技法、新的音响效果。其中,比较新颖的创新是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排列打破,有七声,多种特殊排列。此外,由于传统的大、中指八度弹弦位置已不适应作品的需要而多用于新的指弃弹法,左手的传统按滑音(大二小三)接音法也不能达到作品的需求,另外通过左手作韵技法的按弦转换乐曲局部旋律调试、调性功能变化产生如转调、离调交替等色彩变化,这种技法的应用对于古筝临时转调不变可起到一定作用,并使音响色彩更丰富。   二、古筝传统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古筝艺术不断地发展、演变。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一代代的弹筝人的传承和创造中,在古代演奏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以大、食指弹奏为主,左手为辅的演奏方式,而是以琴码为界,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这在传统筝曲中定位十分明显,并由此发了两套不同的演奏技法,这两套技法各有侧重,分工不同。   (一)传统的右手技法   以弹弦为主,其基本任务是取音,是筝发音的动力源。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音,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1、右手单指技法。这是筝演奏中使用最频繁、最基本的技法。它包括参加弹奏手指的内外方向弹法。主要用:“托”“劈”(大指),“抹”“挑”(食指),“勾”“剔”(中指),“打”“摘”(无名指)。陈此之外,还有“连托”、“连抹”、“连劈”、“连勾”、“连剔”等技法。   2、右手组合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大撮”(大指托和中指勾同时弹奏一个八度的音)。“小撮”(大指托和食指抹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四点”(以勾托抹托为框架在一个八度内来演奏)。   3、右手其它指法。花指:也称指音,通常是用右手大指快速连托而成,传统称为“加花奏法”。刮奏:左右手用连托、连勾、连抹等指法在琴码的右侧或左侧弦面上作上行、下行音阶刮奏,也称“历音”。刮秦手法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是筝演奏中最富有特色的技法之一。琶音:用无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