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炭母研究进展

火炭母研究进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目的: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对中药火炭母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方法:分析火炭母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火炭母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等功效,目前对其生药学研究较多,但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却较少,值得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火炭母;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4,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121-02      火炭母为廖科植物火炭母草(Polygonum chinense L.)的地上部分,生于山谷、水边、湿地,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常夏、秋间采收,鲜用或晒干。本品性酸、甘、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等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肝炎等,是常用的民间药[1]。本文现对其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综述如下,以便更好地了解开发其药用价值。?      1 生药学研究 ?      1.1 性状鉴别[1]?   火炭母茎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0~100cm,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叶片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2~4.5cm,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气微,味酸、微涩。?   1.2 显微鉴别:?   1.2.1 叶表面制片[2] 火炭母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浪状,气孔为不定式和不等式;腺毛头部有淡黄色分泌物,由10~17个细胞组成,椭圆形或近原形,长径为40~52μm,宽为22~42μm,柄短,由两个细胞组成;下表皮叶脉处细胞顶端向外突出呈乳头状,外壁有角质层纹理,有多细胞组成的多列非腺毛,长144~375μm,基部宽69~270μm,角质层纹理明显;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整,细胞呈多角形,有较多的角质层纹理。?   1.2.2 粉末制片[3] 火炭母粉末黄绿色。叶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有的有角质样纹理。茎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有的也显角质样纹理。非腺毛多细胞呈覆瓦状排列,表面有角质样纹理,内含棕色物;腺毛头部单细胞或多细胞,腺柄多为单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达80μm,棱角多尖锐。?   1.2.3 叶横切面[2] 火炭母上下表皮各1列细胞,切向延长,外有角质层纹理,有腺毛;异面叶,栅栏细胞1列,长柱状,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主脉向下突起,下表皮内有1~2列厚角细胞,2个外韧型维管束上下排列,韧皮部外围有厚壁组织,壁厚且木化;主脉向上突起,上表皮下有2~5列厚角细胞;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   1.2.4 茎横切面[3] 火炭母表皮为1列细胞,略切向延长,有的含红棕色物,外被较薄的皱缩角质层。皮层外侧有的细胞角质层增厚。中柱鞘纤维1~5列,断续或连续成波状环层。木质部导管单个排列成行。髓部宽阔,空隙处含棕色物。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淀粉粒或草酸钙簇晶。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50μm。?   1.3 理化鉴定[1]?   (1)取火炭母粗粉约5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30min,稍冷,加活性炭少量,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取滤液2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5滴,置水浴中加热3min,显橙色或橙红色。(2)取上述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下观察,显黄色荧光,再喷以1%三氯化铝的乙醇溶液,荧光加强。?   1.4 薄层鉴别[3]?   取火炭母粉末2g,加50%甲醇30mL,盐酸1mL,加热回流1h,趁热滤过,滤液放冷,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含0.5%氢氧化钠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 化学成分研究?      有研究认为火炭母叶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山柰酚(kaempferol),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