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靖江市第一学发展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靖江市第一学发展史

原靖江市第一中学发展史 1926——2010 初创阶段 (1926年夏~1937年7月) 1926年夏,在北伐战争大好形势影响下,我县社会名流积极倡导,呈请政府批准,创建了第一所县立中学。校名为靖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陈汝任,校址设在孔庙内,招收初一学生一班。1927年春,迁至魁星阁旁原马洲书院院址,即今校址。以后逐年增级,均为单轨。1927年夏黄绍辙接任校长,1928年夏陈景乔接任校长。 1928年11月,体育教师金铭武冲破“善男信女”的阻力,斧劈城隍偶像,一度遭到思想封建者的非难与围攻,掀起轩然大波,但终于在全校师生与社会进步舆论的支持下,斗争取得了胜利。 1930年度为三个年级,学生有220人,教职员工15人,全年经费6500元。 1932年春,原县立女子初级师范学校停办,师一班37名学生并入,称女子师范部,由叶孟青负责师范部工作。 学校汇集了众多知识广博、工作严谨、思想开明、有教育专长的优秀教师:语文教师张月秋、刘藕舲、黄畅光、杨作屏、陈卓如、刘岱青,数学教师孙玉溪、刘壬林、陈勖达,英语教师盛逸白、盛荫北、刘元少等。他们都是经验丰富、久负盛名的教育界名流。尤其是校长黄绍辙(东南大学理学士)、陈景乔(南洋公学理学士)、教务主任张晓江(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部督学),都亲自授课,为教师们备课精益求精、教课严而有格树立了好榜样,培养了好教风。 学生刻苦攻读,潜心钻研,相互琢磨,形成了好学风。1933年一班毕业生40余名,绝大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毕正邦等7名学生还考取了苏州中学。 学生课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尤其爱看共产党地下组织支持创办的《民锋日报》,上有刘述周、周任初(两人分别是中共靖江县委书记、宣传委员)、刘拜山写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特别是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社论,对大家影响很大,在心里播下了革命种子。他们冲破当局设置的“读书便是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思想樊篱,明确提出“攻读案前书,关心天下事”。“九·一八”事变后,我校学生出墙报,组织演讲,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要求抗日。不少进步师生还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靖江反帝大同盟。 1932年,我校进步师生发起成立白光社,宣传革命道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后,姚旭、黄霈、黄绍通3人以白光社代表名义,去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请愿,请他们转达向国民党政府和中央党部提出的8项要求(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靖江日报》刊载后,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支持。全国学联给予高度评价,回信称我校白光社为亲密伙伴。 由此可见,初创11年,是县立初级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优良校风、严谨学风和光荣传统的11年。 战乱动荡时期 (1937年7月~1949年1月) 1937年 12月8日,日军侵占靖城,学校被迫停办,校舍相继被占为日军军营、伪县公署。不少学生投笔从戎,以身许国。我校早期毕业生汪海粟为抗战转战苏浙皖,陈荫恩(笔名马铁丁)偕同刘星华、王云、曹焕镳等于1937年底为寻求革命真理奔赴延安,倪浩堂、黄霑、缪淦参加了靖江抗日武装政权的组建工作。 此时,我校盛逸白等教师,倡议创办一所中学来救济学荒。1938年9月上旬,以安乐桥地藏殿作为校址,校长盛逸白组建了私立苏北中学。我校部分骨干教师张月秋、何健民等纷纷来苏北中学应聘。后任我校校长的刘拜山也曾到苏北中学任教并担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抗战期间,苏北中学屡遭敌伪骚扰、破坏,历经磨难,几度搬迁,但是,苏北中学以抗战教育为号召,师生多以民族气节相勖勉。全体师生坚持不辍,直至解放才与县初中合并。 与此同时,城区教师也力主复校。1939年,部分师生在西门外秘密恢复学校,定名为西城学塾,姚兴之是负责人。1940年,汪伪教育局强行接管,逼迁至魁星阁原址,沿用靖江县立初级中学校名,有初中3个年级各1班,1942年增设民办高中1班,校长相继是陆灼然、黄铁民、严维新、熊省之、陈宾之。这一时期,虽然有日文教员从事间谍活动,伪府要员也来校宣扬亡国奴论调;但绝大部分师生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一次,日本内山老师快要走到教室前时,全体同学拼命敲打台板,发泄愤怒。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师生们的表现无疑奏响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党派刘紫茸、朱敏信来校,以学生身份从事地下工作,培养了陈淦、薛鲁芳等积极分子,建立了以级为单位的学生会,巧妙地开展了抵制汪伪的“新生活运动”及驱逐某理化教员的罢课斗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县立初级中学由抗日民主政府接管,与励德中学合并,改名为靖江县第二中学,刘拜山任校长。1945年除夕,国民党大举向苏北解放区进攻,二中师生随刘拜山转移至靖西三义庵,坚持分散游击教学,有些同学则直接参军参战。 1946年元旦,国民党占领靖城, 3月在学校原址办学,校长相继为盛逸白、陈景乔、黄绍辙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