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 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 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 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 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 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 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 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③,疏 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节 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①先生:犹言“先觉”“先醒”也。②郭:古代 小国。③块:土块。 .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恰当,适合 B.宋人迎而复之 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 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 解析 备:完备,周全。 C . . . .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2)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 于宋。 (3)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答案 (1)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 威使诸侯顺服。 (2)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 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 参考译文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 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 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问道:“您为什 么脸上有忧愁的神色呢?”楚庄王回答说:“我听说诸 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 朋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 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各位大夫的 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申公巫 臣说:“古人所说的事先觉醒的人,就是楚王您啊!” 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 服,还每天担惊受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 这就是那种事先觉醒的人。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 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什么原因呢?” 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 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 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 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 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逃亡于外。” 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 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 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 为昭。这是那种事后醒悟的人。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 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他又说:“我饿 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 “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 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 车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 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车夫说:“是的。” 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 “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 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 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 “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 “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 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才 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 家。” (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 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这时他感 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 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 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 醒悟的人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3~4题。 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敝。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