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试焦虑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考试焦虑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考试焦虑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EMBU)对75例情绪障碍患者和75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考试焦虑障碍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考试焦虑障碍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考试焦虑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0-03
A Study on Parent Rearing Styles of Patients with Test Anxiety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rents rearing style of patients with test anxiety.Methods 75 subjects meeting CCMD-3 criteria for adjustment disorders and 75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Chinese version EMBU.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fathers of patients with test anxiety had a lower score of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P0.05) and a higher score of tendency of punishment and denying (P0.05 or P0.01) and mothers of patients had a higher score of interference (P0.05).ConclusionsIncorrect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nset of test anxiety.
【Key Words】Parent Rearing Styles Test Anxiety EMBU
考试焦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许多学生考试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有调查表明重大考试如高考焦虑的发生率男生占30%,女生占34%[1]。 所谓考试焦虑是指人在面临考试的应激情景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及其他不适反应:主要以担忧为基本特征,并伴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肌肉震颤、尿急、失眠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结构的改变,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本研究通过对考试焦虑障碍患者和正常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了解疾病与教养方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于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以考试焦虑为主诉的求助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为7~18岁; ③自己主动咨询,要求治疗;④自幼大部分时间与父母共同生活;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者;②自幼不与父母同住者;③患者及父母拒绝参加者。共有75例求助者符合上述标准接受并完成本次研究。
1.2 对照组 入选标准为:①无精神疾病史;②年龄为7~18岁;③自幼大部分时间与父母共同生活。对照组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者;②自幼不与父母同住者;③患者及父母拒绝参加者。
2 研究方法
2.1 测试方法 采用岳冬梅等[2]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 )进行评测,测试在统一指导下,由研究对象笔答所有项目,对不能理解的条目或句子,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具体指导,但不能做任何启示性的暗示。
2.2 测试指标 其中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58个条目6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持;以及母亲教养方式的57个条目5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并对两组青少年的年龄、性别、父母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两组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全部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