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温州方志编纂特色和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清代温州方志编纂特色和价值

论清代温州方志编纂特色和价值   摘要:清代是温州方志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方志编纂的数量在府、县志方面就达到了34部,清代温州方志的编纂有自己的特色,为我们当今研究清代温州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政治、经济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清代温州方志;编纂特色;文献志      温州是人文荟萃,学者辈出的地方。在温州方志的编纂上出了不少学识广博的方志编纂专家,从郑缉之编纂《永嘉郡记》开始,历朝历代的编纂专家都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前人编纂方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使得温州方志的编纂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来,一直到清代。清代孙衣言、孙诒让等名家提倡永嘉旧学,整理永嘉先哲遗书,搜集瓯海轶闻等,为清代温州方志的编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代温州的方志编纂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1.数量倍增,种类繁多。据统计,清代温州编纂的府、县志就达34部,四百多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志书即专志的编纂,也多达四十部,这样的数量几乎可以达到明代以前所有刊出志书的1.5倍。在方志的种类方面,除温州府志、各县县志外,还有乡镇志、山水志、风土志、文献志等。其中,在乡镇志的编纂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清代温州方志是温州社会、政治、经济日益发展的一个标志,还有文献志的编纂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修志频繁,前后衔接。在整个清政府统治的二百多年间,温州编纂府志就达三次(包括康熙时两次,乾隆时一次),有关府志的还有清末,瑞安孙衣言编纂的《温州府志选举考证》6卷、《温州府志职官补正》8卷;平阳编纂县志六次(包括顺治时一次,康熙时两次,乾隆时一次,同治时一次,光绪时一次),此外,还有相关的《平阳县志补正》1卷、《平阳县志考》1卷;永嘉编纂县志五次(包括康熙时两次,乾隆时一次,道光时一次,光绪时一次),除此之外,相关的还有咸丰年间编纂的《永嘉县志稿钞》;乐清县编纂县志亦五次(包括康熙时两次,道光时一次,光绪时一次以及林启亨编纂的《乐清新志后议》),瑞安编纂县志三次(包括康熙时一次,乾隆时一次,嘉庆时一次);泰顺县编纂县志四次(包括康熙时两次,雍正时一次,光绪时一次);玉环厅编纂县志两次(包括雍正时一次,光绪时一次)。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在康熙时有的县志都前后编纂过两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三藩之乱”,前面编纂的县志还未成书,或是稿本未刊就被打断了,而后一次的修志往往就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与补充的。这样往往就能保证修志事业的连续性,不仅有利于修志经验的总结,也有利于不断的搜集新的资料,使修志不断的得到发展与创新,修志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与发扬。   3.体例详备,推陈出新。温州编纂府、县志的体例不会一味的借鉴旧志,而往往会根据现实的需要推陈出新,这很符合温州人的创新精神。温州府县志体例的详备,当时还曾被《浙江通志》所采用。如乾隆《温州府志》就是以康熙《温州府志》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大加增补,新增了“海塘”、“物产”、“封爵”、“经籍”等目,新增了瓯江、飞云江的海防图等,能让人更清楚的了解温州海防的布置。又如关于永嘉的县志,从康熙《永嘉县志》慢慢发展到光绪《永嘉县志》,当中经过了乾隆、道光《永嘉县志》的编纂,光绪《永嘉县志》在体例上比康熙《永嘉县志》进步了很多,如光绪时的县志,就从原来康熙《永嘉县志》中的建制中把学校志独立了出来,成为独立的一卷,艺文志也由原来的两卷分为十卷,分别为经、史、子、集、文、诗编,这说明温州对文化以及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把风土从原来的舆地志中独立出来,作为独立的一卷;把烈女传从原来的人物志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一卷,把古迹志从原来的杂志中独立出来,同时在杂志中增加了耆寿、方外等,特别是增加了辨误一项,在此之前是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温州的地方志每经过一次编纂,就有了新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不至于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4.订误补佚,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府、县志的编纂一般都是奉文而修,有时时间比较匆促,难免就有疏误的地方,这就有待于后志的补订。温州的府、县志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往往新志会补订修改旧志中的失误之处。如康熙《温州府志》中在职官中错落较多,乾隆时编纂的志就从晋、宋以来诸史及府、县志中改出,加以补正补充。如道光《乐清县志》,“凡引用古籍,皆注明出处”,“各门有歧异错落可疑者,录旧文于前,附按于后”,“至于叙水,则用郦道元的《水经注》一线惯串,兼用《水道提纲》别列支流于后,以清糜目。”此外,对旧志中“职官”、“人物”、“选举”等的缺陷,也是搜罗群书,补其散失,反复考订,逐一厘正,对于材料则是认为不可信的皆不采用。又如旧志中对永嘉诸儒游学于洛阳二程的活动舛漏甚多,新志则详加考证程、朱二人的遗书,并加以订正。更有甚者,光绪《永嘉县志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