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熙教育观对当今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启示
赵熙教育观对当今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启示
【摘要】赵熙一生经历了私塾坐馆、主讲书院、主持学堂等从传统教育到近代教育转型中所有教育形式。 赵熙在东川书院时认识到古今中外之学都要重视,在文史学习方面要从小学入手,要兴学以培国本。赵熙还主持了四川乃至南地区第一所学堂经纬学堂。民国时期的赵熙不再如清末时追求革新,他创办文学舍,这是在学堂普及时期开办的一所专门学习古典文学与文化的学校。这体现了赵熙担忧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毅然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民国时期的赵熙更多关心的是传统文化失落的问题。赵熙的教育观对当代的启示:应实施宽严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品德教育的要点在于以身作则,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用心独到。
【关键词】赵熙教育观 开学兴农 以培国本 用心独到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16-02
过去我们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有一个思维定式,认为旧的都是保守落后的,新的都是积极开放的。所以我们在教科书中学到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的种种知识。至于同时期“旧”文化是什么情况,我们不清楚,也不关注。随着新世纪反思运动的兴起,学者发现新文化运动当时“旧”的方面目前处于失语状态,其中有非常多有价值的问题等等我们去研究。
从赵熙18、19岁到63岁,教育事业贯串他的一生。赵熙25岁中进士后,仅有少量时间在京为官,绝大多数时间在家乡从事教育活动。从私塾到学堂,赵熙经历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新旧嬗递。赵熙的教育生涯始于跟随父亲训童,私塾坐馆;然后襄助地方官组织考试,评阅试卷,再到主持书院、学堂。生活在变革年代中的赵熙亲身经历了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甚至还有很难定性质的“文学舍”,文学舍既非书院也非学堂,是过渡时期的独特产物。所以研究赵熙的教育活动对了解新旧更替时代多元共存的教育元素与众声喧哗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赵熙的教育观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一、赵熙的教育经历与思想
赵熙主讲的书院和学堂情况如下。光绪二十一年(1895)28岁的赵熙应荣县知县唐直公的邀请,主讲凤鸣书院。赵熙在此任教期间题书房联:“请回俗士驾,笑读古人书。”此时赵熙的教育观念还比较传统。这则对联有两层意义,一是要读书做学问,二是追求雅(与俗相对),以雅士作为人生于艺术求追。“雅”是贯穿在赵熙的诗、词、文、川剧、书法和教育中的共同审美标准。
(一)为学当为上下古今之学
光绪二十三年(1897),赵熙丁母忧守制一年后。赴渝主讲东川书院。此前,赵熙曾与重庆知府王义庵约定继江瀚(字叔海)之任。江瀚光绪十九年(1893)至二十一年(1895)主讲东川书院,赵熙继任后,江瀚有书信嘱托,《报赵编修书》力陈功利对学生影响之深,学生只重视科举考试的内容而不是真心向学。江瀚希望赵熙能引导学生,避免“溺于俗学”,避免“涂饰蹈袭”,“治其要”(学习真正的学问和修身),崇尚“为己之学”。在书院章程上,江瀚“于汉宋家之说尤极持平,祛近人一切门户意气之私” [1],江瀚希望这些对赵熙继任能有帮助。
东川书院日本留学生成田安辉曾说“为学当为大通世界之学,不为拘守方隅之学”,赵熙表示赞许,在日记中引用:“此横也,吾韪之。吾亦云:‘为学当为上下古今之学,不为耳目尺寸之学。’此纵也,吾自韪之。”一纵一横,大处着眼,此时已见出后来川南经纬学堂“经纬”二字的端倪。赵熙还书写对联挂在书院内“治学当为古今中外之学,不以耳目尺寸之学为宗旨。”赵熙用小篆写对联挂饭厅抱柱上:“合古今中外为师,会观其通,百派春潮归渤海;任纲常伦纪之重,先立乎大,万峰晴雪照昆仑。”饭厅抱柱上还有赵熙用对联格式书□兰泉先生语录“须想我不学问时,将此心安顿何处;试取国与天下事,从自身平治些时”。
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川永宁道黄立鳌、泸州知州沈幼岚及周孝怀等就泸州书院旧址筹建川南经纬学堂。赵熙此时认为只有教育才能兴国。因为该学堂在川南乃至四川是首例,所以消息一出,时人惊异。赵熙《日记》云:“又日讲之事,恐非人所愿,分教恐难其选也。”从这些记载,我们看到学堂刚刚兴起时阻力之大,日讲、分教等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式一时让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嫌这所学堂标新立异,还有人嫌它不够新。三十年代的师范学堂,文史仍然是重要科目。四川在对传统学术的传承上,贡献巨大。
后来,经纬学堂成为泸州川南师范。书院改学堂,改革的开始必然困难重重,经?学堂是四川乃至西南第一所新式学堂,风气初开。所以当时社会的反映是“远近惊异”,学堂毕竟是新式教育,虽然存在时间短,但初期却吸引大量先进的有志青年。学堂培养处多为同盟会员,在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可知学堂的效果不坏。
(二)开学兴农,以培国本
庚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