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课件第一篇形态构造地质学 第一章成层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第一章 成层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第一节
成层构造的基本概念;一、原生成层构造
1、层理 — 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来。在垂直方向上明显的反映,也即成层物质的原生界面。
;2、层面—限制岩石的界面
同一层上有上、下层面,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单层厚度。原生成层构造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原生层理面变化之研究,是研究变形历史的重要依据。
;
沉积岩、火成岩均具原生成层构造。
沉积岩原始层面呈水平状,仅于沉积盆地边缘、岛屿或隆起四周会有原始倾斜。
;二、次生成层构造 主要见于变质岩中,如片理、片麻理等,它是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三、层理形成的决定因素
沉积材料: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等;
沉积环境:海相??陆相,边缘相等;
水动力条件:水能量,性质(动、静)和水流大小等;
;四、层理的类型
厚度(单层):
巨厚层 1m
厚 层 0.5—1m
中厚层 0.1—0.5m
薄 层 1—10cm
叶片层 0.1—1cm
微细层 0.1cm
; 成因:
1、风层层理
2、水成层理
3、冰川层理
4、火山层理
形态:
1、水平层理
2、波状层理
3、交错层理斜层理
;五、层理的识别
1、片状矿物的分布方向(即层理方向);
2、厚层状岩石中的微细层理;
3、洪积层中的砂层或扁平状砾石的分布 (雨花台砾石层);;4、透镜状夹层的延伸方向;
5、沉积夹层(如C和P之间梁山段页岩夹层);
6、缝合线(厚层灰岩、砂岩中);
7、岩层中结核延长方向(如栖霞组中燧石结核,老虎洞组燧石结核);
;六、岩层产状要素
走向—构造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
倾向—构造面与垂直走向直立面的交线,
由高向低于水平面;
倾角—构造面与水平面之夹角
记录方式:
1、走向/倾向∠倾角 350°/NE∠50° 2、倾向∠倾角 80°∠50°;;倾伏角—构造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倾伏向—水平投影线指向下倾的方向;
构造线的倾伏—在包含构造线在内的垂直面上测量;
侧伏角—构造线下倾一端与构造面走向的锐夹角;
侧伏向—构成此锐夹角的走向线一端的方向;
构造线的侧伏—在构造面上测量;七、露头线分布规律(对地质图而言)
露头线—构造面与地面的交线,包括层面、断面等; ;图1-3;图1-4;图1-5;第二节
鉴别岩层顶、底面的
原生构造
;一、研究目的
明确地层的新、老关系,恢复地层层序,为确定各种矿产所在构造部位和层位,重建该区的构造发展史以及为预测预防地震、找矿、找水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层序与层位
层序—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即新与老;
层位—岩层经构造变动之后的位置,有高低之分
层位高不等于地形的高低
同层位具相同的化石
同层位岩性不尽相同
;图1-6 假设地面水平的地质剖面图;同层位岩性不同; 三、判别岩层顶、底的标志
1、序粒层理(粒级层理、递变层理)
单一岩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粒度由粗变细,而且期间无明显界线,但在两个序粒层理之间,其粒度或成分均有明显变化,据此可以判别岩层顶、底;
序粒层理在浊流沉积中发育得最好。;各种产状岩层的粒级层理; 应注意和韵律层理相区别。韵律层理不是发生在每一单层中的颗粒粗细的变化,而是粗层—中层—细层反复成韵律,其间有界面。
;2、斜层理—单层与主层理斜交的层纹构造称为斜层理:底切、顶截; 3、波痕—为岩层顶面构造之一
波痕要素: 波痕指数=波长/波高
;;a、 浪成波痕—是对称波痕,振荡波痕
断面如图:
特点:波峰尖,波谷圆,波峰沉积物比波谷沉积物细。;b、 流水波痕—不对称
断面如图:
特点:单向流水,沉积物波峰细,波谷粗;c、 风成波痕—不对称
断面如图:
砂丘
特点:沉积物波峰粗,波谷细;4、印模
单层顶面由各种外动力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状,上复岩层之底面和这一顶面接触压实后生成恰恰相反的凹凸不平,即印模,或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