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科举考试.ppt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秦朝及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孝廉和秀才之分。 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10科举人,进士二科。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明经、进士前者易,后者难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20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26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81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后三为正式 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 文学(化)常识一 科举 院试 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生。第一名称案首 乡试(秋闱) 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桂榜 会试(礼闱春闱) 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杏榜 殿试 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 46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31/85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86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小学幼儿教育精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