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痿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痿 证 一.定义: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嬖”。 [概述] 二.文献摘要: 《内经》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疗原则。 1.病因:《素问·痿论》指出了“热伤五脏”、“思想无穷”、“焦虑太过”、“有渐于湿”及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湿热也是痿证成因之一。 2.病机:《素问·痿论》指出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 3.分类: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关系。 4. 治疗:《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 三.范围: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一、病因 1.感受温毒 2.湿热浸淫 3.饮食毒物所伤 4.久病房劳 5.跌仆瘀阻 ? 精津不足 气血亏耗 肌肉筋脉失养 痿证 [病因病机] 二、病机 1.病位及涉及脏腑: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涉及五脏。五脏病变,皆能致痿 2.病机关键:五脏受损,精血津液不足,筋脉肌肉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3.病势及传变: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 4.转归: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候。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二、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三、相关检查 痿证与西医学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许多疾病有关。 1.酶学检查有助于鉴别痿证肌肉萎缩的病因; 2.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 3.测定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CT、MRI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脏腑部位 病程 症状 虚实 肺 初期 发热,咳嗽,咽痛,或热病之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 实证 脾胃 较长 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微肿,纳呆腹胀 虚证或虚实夹杂 肝肾 病久 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虚证或虚实夹杂 二、治疗原则 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 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 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 实证——宜祛邪和络 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 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 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 虚实兼夹——当兼顾之 [证治分类] 1.肺热津伤证 2. 湿热浸淫证 3.脾胃虚弱证 4.肝肾亏损证 5.脉络瘀阻证 1.肺热津伤证 主证: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 兼证: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 常用药: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养阴; 阿胶、胡麻仁——养阴血以润燥; 生石膏、桑叶、杏仁、炙杷叶——清热宣肺 加减:若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解毒祛邪; 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宣肺清热化痰; 咳呛少痰,咽喉干燥——加桑白皮、天花粉、芦根以润肺清热。 若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薏苡仁、山药、麦芽。 2.湿热浸淫证 主证: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 兼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本方清利湿热,补肾通脉,用于湿热内盛,兼见虚火之痿证。 常用药: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