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自我升发展模式:看曾国藩家书学做人做事之道.ppt

修身养性、自我升发展模式:看曾国藩家书学做人做事之道.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身养性、自我升发展模式:看曾国藩家书学做人做事之道

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以至“圣人”。 一方面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名誉读书。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拘于朱熹的“性命”、“道德”空谈,而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他已经将那种由宋儒所倡导的伦理—宗教型的理想人格发展为一种合圣贤和豪杰为一体,兼具德性、智性与血性的理想人格。 普通人家子弟照样可以成大事,获高位, 享大名,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教育之本。 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静心”。 做事要开张,做人要收敛。 小组成员: 张赟 姜倩 任瑾 裴丹 郝敏 张琳 谷丽莎 罗威一 闫海莹 陈倩玉 黄琴玲 杨滨徽 一、 曾国藩其人 1、出身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从曾国藩的相貌看,其脸长而削瘦,鼻翼两边法令既深且长,一对三角眼,一双扫帚眉,不怒而威,无形中让人产生一种不令而从的感觉。 把曾国藩比作为人中之龙,自然一点也不夸张。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曾国藩有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家中对他们兄弟严加管教,希望他们能光宗耀祖。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22岁的曾国藩考取秀才,并与其师欧阳沧溟之女成婚。28岁考中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 (1)仕途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他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于他刻苦修身。曾国藩立志求学,要求极严,抱负很高。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修炼,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 (2)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仕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官运亨通的曾国藩在北京已经待了12年了。可在他41岁这一年,一切都改变了。“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中国,曾国藩被任命团练大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京城里这位温文尔雅的曾老师,现在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曾剃头。 曾国藩一生如果不是洪杨起事而风云际会,也不可能名满天下。 可以说没有“太平天国”也就没有历史上的曾国藩。 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也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彭玉麟被史学界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泰西;力主富国强兵,向称洋务运动先驱;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同时,他也杀人如麻,人称“曾剃头”、“曾屠户”,令人闻名丧胆;他还割地求和,许多人说他是“卖国贼”、“大汉奸”,身后仍骂声不绝。 3、野兽之道 —官场厚黑之术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曾国藩决定退去书生意气,穿上满清官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踏上了一条一去难返的“野兽之道”! 咸丰帝在位的11年,是曾国藩最困难的11年。曾国藩一开始敢于挑战皇帝的权威,上书直谏而屡惹清廷不满。曾国藩固执的性格使得他在地方官场四处碰壁,经过许多凶险,曾国藩终于大悔大悟,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只能是去适应环境。曾国藩对自己数年间的言行,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省,从此幡然悔悟,改弦更张,对处事处人开始变得圆滑,尤其对清廷的态度与对策进行了一番全面调整。一直到46岁,曾国藩基本上才从一个愤青变成一个老江湖。 4、治学与教育 曾国藩的一生实践了中国人“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他践行了大学中“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