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夫-广州中医药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萧劲夫-广州中医药大学

—PAGE 2— —PAGE 1— 【校史资料】 萧劲夫:一口气引进10个中医博士 ——深圳人口述历史 罗秋芳 李 忠 实习生 何 龙 1987年,年近50的萧劲夫风尘仆仆地赶到深圳,他的任务是改变深圳市中医院群龙无首的局面。到任后,他顶住压力,一口气引进了10个尚无临床经验的中医学博士…… 2009年8月28日,坐在自己参与创办的第二家医院——岭南医院的办公室里,已届古稀之年的萧劲夫侃侃道来,讲述深圳中医事业发展鲜为人知的往事,言语间透着当年拓荒牛般的冲劲。 骑4小时摩托来到深圳 1985年,我砸掉了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技术带头人的“铁饭碗”,借了20万创办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第一家“全民所有集体承包制”的医院——广州中医学院附属骨伤科医院。1987年,正干得起劲,有一天广州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书记找我谈话,希望我去深圳市中医院当院长,把深圳市中医院变成广州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深圳市中医院没有院长,急着在全国招聘院长。而当时的深圳市中医院的党委书记恰好是我大学室友,对我非常了解,加上我创办了个“史无前例”的医院,他提议院长非我萧劲夫来当不可。他反复做广州中医学院领导的工作,而广州中医学院又恰好想把深圳市中医院收为附属医院,最后决定把我调到深圳,3年内仍兼任广州中医学院附属骨伤科医院名誉院长。 穿着牛仔裤,骑着摩托车,我一个人来了深圳。路上还出了点意外,车子没油了,我买了瓶汽水,喝完留下空罐子,看见有大车子来了,我冲上去说:“嘿,朋友,给点油吧!”就这样,在国道上跑了4个多小时,路上灰尘好大,到深圳的时候全身都黑了。 到深圳市中医院(解放路原址)一看,一座破旧的门诊部,一张病床也没有。其实我早就知道深圳市中医院的情况,当时国内不少朋友都好心劝我,广州的骨伤科医院不是搞得挺好的嘛,何必跑去深圳,难道你不知道难度有多大,这不是拼命吗?我说,“我就是拼命三郎”,广州的骨伤科医院的骨伤科医院搞好了还显示不出我萧劲夫的能力,我下决心要把深圳市中医院也搞好。说这话还是“年轻”啊,其实也不年轻了,已经快50岁的人了。 “施政报告会”先声夺人 事情没有想象中顺利,第一年只能在深圳市卫生局过渡。深圳市卫生局那年成立了中医处,我成了第一任负责人。1988年夏天,我正式到深圳中医院上岗。大家期待着我这个新院长能有什么高招,我来了个先声夺人,在全院公告,某月某日我要在会议室召开“施政报告会”。 那是一个假日的上午,全体干部职工都来了,我先谈深圳中医院要怎么怎么办,精彩的是后来的提问。有一个员工提问说,如果有些领导要进人,而这些人对医院并没有多大好处,你怎么办?我说,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要进的人对医院没什么好处,但他的背景对医院有用,我还是要进。还有人直接问我会不会任人唯亲,我说“不会”,我在广州办骨科医院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在家待业,我也没有让他们进医院,因为他们对医院没有帮助。说的都是大实话,当时的环境说这话不容易,很快就传到了市卫生局某领导的耳朵里,当晚就有一个电话打来问我,“老萧,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说“不然怎么说”,说“坚决不要”,谁都很难做到;说“要”,这也不好吧,我还有什么威信。该领导说了一句“你总有理”,这事就算过去了。 一口气招聘10个中医博士 1990年-1991年,深圳特区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了尽快提升深圳中医院的医疗水平,我决定在全国招聘中医博士毕业生。那个年代毕业生争破头也想到深圳来,全国招聘中医博士毕业生的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大批应聘者。其实这件事并不是没有争议的,医院里有不同的声音,说我们是搞临床的,刚毕业的博士什么经验都没有,怎么给人看病。但我坚信,这批优秀的博士会很快成长起来,他们掌握着新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只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会把前人的经验迅速升华。 还记得我刚来深圳那年,整个深圳中医界只有1个副高职称人员,加上我才有两个,队伍趋于老化,医院需要新鲜的“血液”。1991年,深圳市中医院一口气引进了10名中医博士,他们来自国内知名的中医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当时,国内任何一家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更别说医院,都没有深圳市中医院的博士生多。 医院根据他们的特长,除了临床门诊外,还为他们开设了博士专科,每周有三个半天,让他们积累经验,追踪病历,进行中医临床研究。如我所料,第二年开始,这些博士就崭露头角,现在已经是深圳中医界的顶梁柱了。李顺民、陈德宁、罗陆一、邱静宇……当年引进的这些博士毕业生,现在都成了一号难求的名中医。 “深圳速度”建三甲医院 1995年,深圳市中医院以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深圳速度”、“特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医院仅用了一年时间,以高分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晋升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