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思茅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江县思茅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探讨

平江县思茅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探讨   [摘 要]思茅松毛虫是湖南省突发性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的危害极大。平江2017严重爆发,全县危害11个乡镇,越冬代发生面积5200公顷,成灾面积1000公顷。该文主要介绍思茅松毛虫的分布、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并对其的监测调查及爆发虫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平江;思茅松毛虫;监测;防治   中图分类号:G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121-02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处汨水、罗水上游。东与江西省修水、铜鼓县交界,北与湖北通城县和本省岳阳相连,南与浏阳市接壤,西与长沙县、汩罗市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0′13″~114°09′6″、北纬28°25′33″~29°06′28″,全县国土总面积41.18万公顷,林地面积面积28.82万公顷,占国地总面积的69.98%,森林覆盖率为63.20%,活立木蓄积量497万立方米,立竹4995.4万株,是湖南省的重点林业区之一   1 思茅松毛虫概况   1.1 思茅松毛虫分布及危害特点   思茅松毛虫(Dendro Limus kikuchii),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主要为害马尾松、思茅松、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等。一般以老针叶为食,在没有食源的情况也吃嫩叶,初龄幼虫群聚为害,4龄以上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   1.2 主要形态特征   从表1调查结果中显出思茅松毛虫一些形态特征。   卵:近圆形,咖啡色,卵壳上具有3条黄色环状花纹。   蛹:长椭圆形,初为淡绿色,后变栗褐色,体长34~44mm,雌蛹比雄蛹长且粗,外被灰白色茧壳。   幼虫:1龄幼虫体长5~9mm,前胸两侧具两束长毛,其长度超过体长之半。2~5龄斑纹及体色更为清晰,体长17.88-58.1。6龄以前除体长逐龄增外,体色无多大变化,从6龄开始各节背面两侧开始出现黄白毛丝,7龄时背两侧毒毛丛增长,体长约83.4-89.67mm。   成虫:雄蛾体长22~41mm,翅展53~78mm,棕褐色至深褐色。雌蛾体长25~46mm,翅展68~121mm,体色较雄蛾浅,黄褐色(表1)。   1.3 思茅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根据调查,思茅松毛虫在平江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6月中下旬大量结茧化蛹,7月上旬羽化,7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卵,7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9月上中旬结茧,9月下旬羽化,10月上旬开始产卵,10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幼虫,至11月下旬开始越冬。老熟幼虫多在叶丛中结茧化蛹,结茧前1日停食不动。成虫多在傍晚至上半夜羽化,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产卵,成虫白天静伏于隐蔽场所,夜晚活动,以傍晚最盛,有一定的趋光性,卵成堆产于寄主叶上,初孵幼虫群集,受惊即吐丝下垂成弹跳落地,老熟幼虫受惊后立即将头卷曲,竖起胸部毒毛[1]。   2 思茅松毛虫监测调查   为了确切掌握平江县思茅松毛虫发生面积及发生趋势、虫口基数及最佳防治时间。2017年5月中旬开始,采用路线调查、标准地详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江县思茅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2.1 路线调查:结合越冬代思茅松毛虫发生情况,在平江县发生区设置一条大约80KM的调查路线,路线涵盖11个乡镇、50个村包括思茅松毛虫前期造成危害的重度区域、中度区域和轻度区域,隔天沿路采用目测、剪枝、震落等方法进行调查。   2.2 标准地详查:在踏查路线上设置大小约1亩(20*30m)的标准地10个,选择标准地内10-15株树进行详查,记录每株树上思茅松毛虫卵块数、卵粒数、虫蛹数量及活蛹数、幼虫虫口基数等。   3 思茅松毛虫爆发原因分析   3.1 思茅松毛虫发生严重程度不一。调查表明:上塔市联星村、松林村,南江镇大湾、罗洞村和浯口镇浯口村的松林危害极为严重,平均树高为7米的松树,思茅松毛虫幼虫虫口密度平均高达120头/株,发生严重时针叶全部吃光,少量松树枯死。   3.2 松林抵抗能力较弱。天然林以10-20年的马尾松次生纯林分布较广,但林地健康状况较差,土壤肥力不高,大多属砂粒岩,林下植被稀少,病虫害自控能力较弱,易导致病虫害大发生。   3.3 冬季暖冬所致。据气象资料表明,2015-2017年最冷1月平均气温5.4-7.8℃,2月7.8-8.3℃,致使大部分越冬幼虫存活率较高,为导致本次思茅松毛虫大面积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4 林农虫害防治积极性不高。林农监测、防治意识不强,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未能及时发现该虫的危害,到了大量老龄幼虫期才发现危害,而导致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松林造成明显危害;②在发现该虫造成危害后,由于各种申报、采购等手续,未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