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蒋兆与流民图画面表现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蒋兆与流民图画面表现特征

浅析蒋兆与流民图画面表现特征   【摘 要】蒋兆和《流民图》作为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现实主义苦难题材的人物画作品,对其画面表现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流民图》,并为以后的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创作提供参考性意义。画中共塑造有100多位不同阶层的各类人物形象,不仅十分真实的再现出当时的社会场景,也充分的展现出画家对人间苦难之情的同情,也将其对民族危亡的悲愤之情和对光明的向往展现在画面中。   【关键词】蒋兆和;《流民图》;苦难;传神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历时2年多的时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水墨现实主义苦难题材的人物画卷。整幅画面中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形神兼备,人物面部表情刻画细腻,充分展现出了众多无家可归的人物神态,也被称为20世纪上半叶最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卷。   一、真实再现的苦难景象   画中的真实性一是真实场景的客观再现。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给广大的中国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灾难与痛苦,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劳苦大众饱受到饥寒、流离、彷徨、死亡等各种国难之下的悲惨境遇。在“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时代背景之下,画家蒋兆和先生萌发出创作动机,并亲身到沦陷区搜集素材加以构思创作。蒋兆和先生曾说:“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痛苦,我想用画笔真实地表现穷苦人民的生活。”并将其“所看到的每一桩触目惊心的悲惨情景,一幕又一幕的人间地狱,我把全部心血都贯注在这幅画的构思上了”“‘事实与环境均能告诉我些真实的情感,则喜,则悲,听其自然,观其行色,体其哀曲,从不掩饰,盖吾之所以为作画而作画也。’这就充分说明了蒋兆和先生的‘真实的情感’是对‘事实与环境’的真切体会。”足以可见,《流民图》完全是在对当时真实场景的再现。   二是人物形象的逼真呈现。在画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均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有各类商贩、贫苦农民、以及儿童等等,在画家创作此作品时刻意到沦陷区如上海、南京等加以搜集素材,在体验沦陷区贫苦大众的苦难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对各类“模特”进行写生,作为创作草稿。   在人物的整体造型上,画家虽然是以传统的笔墨形式加以表现,但画中人物形象又具有严谨、准确的结构、比例关系,如在人物面部的塑造上,眼睛、耳鼻等五官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较为符合素描的结构比例关系。正如其他学者的评价一样,他“十分重视以线造型和笔墨性能的发挥,但却以造型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为了追求人物造型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加强了素描手法,虽然使其更接近于西方风貌,但他仍然坚持以线造型,且线条的气脉裹挟着变化的墨色始终灌注于造型结构中,从而使之流动着一种内在的旋律。   二、人物动作与姿态的传“神”性表达   在现存的《流民图》中,画面中的人物身份和形态各异。画家在对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上不仅十分仔细的刻画出每一位人物的面部表情、神色,而且也十分注重人物身体姿态的描绘,有的手拊额头;有的双手捂耳;有的在祈祷,也有的蜷拥在一起等等。这些人物动作的描绘,不仅使人触目惊心,也十分有利的揭示出作品的主题。蒋兆和先生认为:“人物的精神虽然集中于面貌的表情”,但“身体各部不能说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与其内心的思想活动和整个形体的运动是分不开的”。他还说“一个人的神和态都是构成于一个形体之中,形体运动中的神态,是内心的思想活动的具体反映”,所以说人物形象的形态和精神面貌又是此作品的又一画面表现特征。   以下以4个局部加以阐述,局部1如画面左侧蜷拥在一起的几人中,左侧为一中年男子怀中抱有一幼童,幼童头部紧紧地靠在男子的右肩上,男子茫然惊恐的眼神远望着上空,似是在躲避敌机的轰炸;局部2为身着白色上衣的妇女盘腿坐在地上,怀中抱有一男孩,妇女右手揽住男孩右肩处,其头部紧紧依靠在手扶男孩脸上的左手上,而小男孩的右手则握住妇女的左臂;妇女的无奈与无助之感一览无余,十分生动,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战争迫害使他们感觉不到希望与光明。   局部3为身着粉色上衣的妇女人物头部下低,眼望着双手怀抱已经死亡的女孩,面部神态展现出十分的无奈之情,女孩四肢低垂,双眼紧闭,很明显已经死亡,中年妇女却十分不舍。画家将妇女绝望的面部神态与形体姿态加以描绘,将苦难的伤悲之情描绘的十分的细致、生动,富有震撼性。局部4在《流民图》的右侧为四位儿童,两两一组,一为兄弟两个,哥哥双腿岔开站立,左手高举仅有的一小块玉米棒,弟弟抬头垫起脚去争夺,右手紧紧抓住哥哥的手臂。二是兄妹两个,哥哥只穿有短裤,上身及双脚赤裸,坐在地上双手端着盛有食物的小碗,正挑选着捡来的食物,面目表情较为安和;右侧是身着上衣、短裤和鞋的妹妹,其右手放在哥哥背后,左手放在哥哥的左臂上,眼望着碗里的食物,十分的不安。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画家在表现人物的形态上各有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