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与女真与蒙古统治集团之关系探析.docVIP

全真教与女真与蒙古统治集团之关系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真教与女真与蒙古统治集团之关系探析

全真教与女真与蒙古统治集团之关系探析   摘要:全真教是在金元时期北方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背景下,由汉族人推动发展起来的,它与女真、蒙古统治集团的关系非常复杂。总括而言,女真统治者对全真教以压制为主,而蒙古统治者则以优遇为主。这种关系是女真或蒙古统治集团根据其统治利益而决定的。除了当时的现实利益外,还与这两个民族对宗教的态度有相当关系。比较而言,女真统治者对宗教较平淡,而蒙古统治者对宗教则较狂热。这样,在施行统治的过程中,女真对宗教就比较注意控制,而蒙古当然就比较宽容。全真教在金元时期的沉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道教;全真教;女真;蒙古统治集团   中图分类号:B9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5-0112-07   全真教肇始于金朝初期,大盛于金元之际,入元后仍相当活跃。这个以汉人为信仰主体、以北方为主要活动地域的道教新派,“学者通天下,无虑数千万人,而习他教者为衰,呜呼盛哉!”金末全真极盛时,乡闾都邑,在在有之,元翰林学士宋子贞说:“由一以化百,由百以化千,由千以化万,虽十族之乡,百家之闾,莫不有玄学以相师授,而况大都大邑者哉!”全真教徒亦良莠相间,大儒元好问对此即颇有微辞:“今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势隆盛,鼓动海岳,虽凶暴鸷悍,甚愚无闻知之徒,皆与俱化。”全真教规模如此庞大,成分又如此复杂,女真、蒙古统治者该如何待之?简括而言,金朝对全真教以压制为主,而蒙元则以优遇为主。当然,女真、蒙古统治者对全真教虽态度截然有异,但目的则同,均欲使之符合自身统治利益。本文即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或有不当,敬请指正。   一、金朝:控制与利用   金朝占领中原地区后,以汉族为主体的道教新派出现三个:太一教、大道教和全真教。其中全真教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与最高统治集团的关系也最为复杂。如果把朝廷召见教派人物看作是承认该教合法地位的标志,那么,太一教从创教到被金廷承认大约10年时间,大道教15年左右,而全真教则几近30年。并且太一、大道两教的创教者萧抱珍、刘德仁均以教主身份被召,而全真教不但创教者王喆未及被召,就是后来首次被召见的也不是当时的掌教刘处玄,而是王处一。从表面看,女真统治者的这种举动未必有何深意,因为从有关史料判断,其时金世宗年迈体弱,加之“色欲过节,不胜衰惫”,于是“博访高道,求保养之方”。全真教中王处一最以神异著名,人称“铁脚仙”,据说有“起死嘘枯”之术,故王处一被召似在情理之中。不过,金世宗似乎并未迷信这位大仙的神异,“僧徒怀嫉妒心,多输金于中使,以为先生非真仙也,鸠酒可以验之。上以为然,乃赐之三杯,先生饮迄,殊不烦躁,终莫能害”。这种饮鸠不死的说法是否属实,我们姑不深究;但它或可表明全真教跟女真最高统治者的第一次接触,并非很顺利。其实,这种情况,可看作是全真教与金朝关系的一个缩影,即面对全真教不断发展的现实,金朝既疑惧又无奈,禁之不止,只好承认其合法,因为对具有深厚民间基础的全真教来说,对其因势利导比一味压制更安全,更容易控制。可能正因为这种原因,金世宗紧接着于大定二十八年(1188)又召见掌教刘处玄和名道丘处机。   金世宗召见全真道士,对全真教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这给全真教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据郭旃先生的研究,早在大定二十一年(1181),金朝就下令“遣发道人各还本乡”,掌教马钰就在这年被迫离陕返鲁,丘处机赖“官民同状保申”才得以继续留在陇山。全真教对金朝的遣返政策很反感,丘处机无奈地说:“吾道东矣。余虽在牒发中,不能出关,余若出关,则秦中教风扫地无余矣!”马钰《洞玄金玉集》有诗《京兆府牒发还乡故作是诗以谢统军》说:“三髻山侗得遇遭,专来秦地炼云涛。寻思把自还乡去,不若厅前请一刀。”其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但全真骨干被皇帝召见后,其态度马上转变,丘处机有《进呈世宗皇帝》诗说:“九重天子人间贵,十极仙灵象外尊。试问一方终日守,何如万里即时奔。”不但承认“天子”在人间的地位,还似仙灵般尊崇,这明显是向世俗政权靠拢,以为本教的发展寻求政治支持。无怪乎世宗死后丘处机说“虽道修方外,身处世间,重念皇恩,宁不有感”。全真骨干的感恩戴德之情,表明全真教对金朝皇帝承认其合法是很满意的。   但全真教和金朝的关系很快就陷入低谷,章宗甫即位,即于明昌元年(1190)十一月“以惑众乱民,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次年丘处机等就被遣返回原籍,掌教刘处玄甚至在莱州被“追捕下狱”。全真教的“惑众乱民”究竟何指,因史料缺乏,不好断定。推测起来,它大概与聚众招惹事端无关,倒很可能与其长期搅扰世俗生活和违背世俗观念有一定关系。这从此前此后的官方言论或可得到印证。明昌元年正月,“上封事者言:‘自古以农桑为本,今商贾之外又有佛、老与他游食,浮费百倍。农岁不登,流殍相望,此末作伤农者多故也。’上乃下令,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