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层臭氧耗损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酸化过程 环境酸化过程包括自然酸化过程和被人类活动加剧的自然酸化过程,后者又被称为人为酸化过程。 瑞典学者Gert Knutsson提出,土壤和地下水的酸化是由自然酸化过程和人为酸化过程所导致,包括: (1)土壤呼吸作用释放出碳酸;(2)腐殖酸的离解作用;(3)土壤中N、S化合物的氧化作用;(4)亚铁离子的氧化和水解作用;(5)植物从土壤中交换吸收盐基离子释放氢离子。 环境酸化的起因(Gert Knutsson,1992) 化石燃料燃烧引起大气中酸性物质(碳、氮、硫)增多; 人类排放的大量易降解有机物降解产生二氧化碳; 各种酸和酸性盐随矿山排水和工业废水进入环境; 多余氮肥中的氨化合物被氧化; 砍伐森林和收获农作物从土壤中去除盐基离子(意味着氢离子浓度增加)。 酸雨——环境酸化的主要表现 人类排放的NO与 SO2等气态污染物进入大气后被氧化并溶于水汽,严重时形成酸雨。 目前,人们通常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20世纪70年代初,酸雨只是局部地区的问题,但目前酸雨已广泛地出现在北半球,成为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世界性环境问题。 欧洲酸雨的发展 早在19世纪中叶,在英国就层出现过酸雨,但作为正式的国际性环境问题是1972年才提上日程的.在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政府提交给大会一份研究报告跨越国境的空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的硫对环境的影响. 现在, 酸雨与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中三个热点问题. 最早的酸雨多发生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后来扩展到东欧和中欧.在酸雨最严重的时期, 挪威南部5 000个湖泊中有1 750个由于pH过低而使鱼虾绝迹. 瑞典的9万个湖泊中有1/5受到酸雨侵害.20世纪80年代在斯堪的那维亚有1万个湖泊完全酸化,另1万个受酸化威胁, 在中欧的德国,有1/3森林受到酸雨危害. 那时欧洲的降雨酸度在pH 4.0-5.0之间. 欧洲酸雨的发展 从降水酸度地理分布的趋势来看,1956年的酸化中心(pH 5.0~4.5)出现在英格兰的东南、法国北部和波兰,三年之后中心地区变得更酸(pH下降0.5),而受影响的地区在向外扩展。至1966年酸度的增加更为明显,比利时、荷兰、卢森堡降水的平均pH值低于4。 降雨的pH为4.5~4.0 的地区扩展很大。与此同时,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第二个酸化中心也在扩大,正在与中欧的酸度增加区相联结。 对欧洲气团运动的研究证明,斯堪的那维亚国家降水中的硫大都由英国和中欧国家输入。 欧洲的酸雨分布区 斯堪的那维亚四个站点 降雨的硫含量与pH值的变化 挪威和瑞典若干站点降水pH值变化过程 平流层臭氧耗损问题 大气平流层臭氧耗损及可能导致的气候和环境效应是目前人们关注的另一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南极地区平流层臭氧空洞的被发现, 更增加了人们对研究臭氧的兴趣。人们已经注意到, 大气中臭氧浓度变化对人类生存可能产生的冲击比原来估计的要大。 平流层臭氧基本知识 大气圈的分层结构, 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 0-50公里空气层中臭氧平均密度分布 平流层臭氧浓度沿纬度的分布 大气平流层臭氧的生成机制 近地面大气中臭氧的浓度不到 0.1 ppm. 在离地面 20-50 公里高的平流层中发生下列反应形成了大气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 即臭氧层 O2 + 紫外光光子→O + O O2 + O + M→O3 + M 式中: O2—氧分子; O—氧原子; O3—臭氧分子; M—吸收能量的分子。 臭氧层对地球系统的重要性 臭氧对太阳的紫外光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使到达地表的波长小于 3000 埃的紫外辐射减弱, 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和人。因为过量的紫外辐射能阻止细胞增长而危及生命。 有关生命起源的研究指出, 在地球臭氧层形成以前, 整个地球受到高能紫外光的辐射, 生物分子很难形成。此时, 生命分子居于水下, 光合作用进行得很缓慢。臭氧?层形成以后, 生物有机体才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平流层的臭氧层常常被?称为“臭氧保护层”。 臭氧的另一个作用是, 臭氧对紫外光的吸收是平流层的主要热源。平流层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平流层的温度结构, 从而对地球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南极”臭氧洞”的发现 1979 年的卫星观测资料揭示了南极的“臭氧洞”现象。英国南极调查局哈利湾测站的资料表明, 自 70 年代中期以来, 南极地区每年的 10月份(南极极夜结束的月份)臭氧总量约减少 40%。在 1987 ?年, 竟发现南极臭氧洞的面积差不多有美国本土那么大。

文档评论(0)

fly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