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环境学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环境学原理.doc

绪论 一、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世界的总和。 二、环境组成要素 1、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要素: 三、环境问题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涝、 干旱、滑坡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得现象,第二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四、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五、现有主要问题 1、中国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与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WTO与环境、三峡库区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 2、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六、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其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和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 环境保护内容与目的(了解) 七、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1)结构上的标志 一级结构缺损 (一级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毁林开荒→ 生产者消失减少→ 各级消费者栖息地被破坏→ 食物来源枯竭 被迫转移或消失→ 分解者因生产者和消费者残体减少而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被冲出原有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随之崩溃 二级结构变化 (二级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各自的组成的结构,如各种植物种类组成生产者的结构,各种动物种类组成消费者的结构等等。) (2)功能上的标志 能量流动受阻 物质循环中断 八、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 1、结构的多样性 野兔 青草 山羊 狼 鹿 2功能的完整性 河流 酚 微生物 水葱 降解 九、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的原因和灾害 ·植被破坏 (一)森林破坏 森林破坏的原因:(1)集中过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2)计划外采伐量大,难以控制(3)森林火灾及病虫危害损失大(4)毁林开荒和滥伐现象极其严重 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平衡失调(2)环境质量退化 (二)牧场退化 原因:(1)过度放牧(2)不合理的开垦 危害:(1)改变草原植物种类成分(2)降低草场生产力(3)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 ·水土流失 1、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2、危害:(1)土地退化(2)河道淤积--影响航运、防洪、水灾(3)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 ·荒漠化 1、原因:(1)自然原因13%(气候异常)(2)人为原因87%(土地资源、植被资源、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 2、危害:(1)土地生产力下降(2)土地生产潜力下降(3)破坏环境(4)制约经济发展 ·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坏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构成的综合体。(生态系统、物种、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遗传种质 十一、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的影响 十二、人类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一节 水污染 一、水污染概念: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谁提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二、水体 1.概念:指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冰川、沼泽及地下水、地表水的总称,还包括含有的各种物质,水中生物及底质。 2.组成:(1)水生生物 (2)底质:沙,粘土,矿物质等无机物和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 (3)悬浮物 3.常见的水体污染物: (1)无机物: eq \o\ac(○,1)无毒物:(酸,无机盐)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生长,妨碍水体自净。 eq \o\ac(○,2)有毒物:(Hg、Pb、Al、Cr、氰化物、氟化物)影响鱼类、农作物、人体的健康。 (2)有机物: eq \o\ac(○,1)耗氧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油脂、淀粉。 eq \o\ac(○,2)有毒物:苯、多环芳烃、酚类、有机氯农药。 (3)植物营养物:K、P、N、铵盐、磷酸盐 (4)病源微生物:寄生虫,病毒,病菌 (5)热污染物:含热废水 (6)放射性污染物 4.水体污染的机理 (1)物理作用;(2)化学与物理化学的作用;(3)生物与生物化学的作用 三、水体自净 1.概念: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使污染物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