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疗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doc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所谓“穴位敷贴”,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如哮喘),在病情系那个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在盛夏之际,病人的腠理毛孔疏松,使用药物容易投入,达到治病的功效。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故在民间广为流传。 穴位敷贴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疗法。自清代张路《张氏医通》记载至今被广泛应用,据1996年依赖国内文献报道:中药外贴疗法防治2300余例哮喘患者3年以上长期疗效治愈显效率达90%左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哮喘冬病夏治门诊,该法的临床应用已经成熟,并被医务专家和患者接受。 该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夏令三伏天,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式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根据“春夏养阳”(《内经》)的防病思想,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因此“穴位敷贴”属于防御性的治本之法。符合《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 一、穴位敷贴的平喘机理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痰饮久伏,遇邪引动而发,其病根在于痰,其主邪在于寒。敷贴方药组成重点就是针对痰邪宿根和寒气两端,穴位敷贴所选用的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药刺激性强,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络之气,达到气至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三者可调节集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过敏症状之目的。 二、常用敷贴穴位 1.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隔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肾俞: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天突:胸骨上窝正中,任脉经。 6.华盖:在胸骨正中线上,平两乳头,任脉经。 7.身柱穴:第4胸椎棘突下。 8.膏盲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9.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10.脾俞: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 11.定喘:平大椎穴,相距2寸。 12.神阙:肚脐中央。 13.关元:脐下3寸,正中线。 14.气海:脐下5寸,正中线。 15.涌泉:足底正中线,足掌前1/3折点处。 16.足三里:小腿前面,外膝根下3寸,胫骨旁凹陷处。 三、常用的敷贴方 1.寒贴: 【制作方法】白芥子6克、延胡6克、细辛6克、制甘遂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生姜调和,制成药饼。贴于百劳、肺俞、膏盲。大伏天开始贴治,隔7~10天贴一次,直至末伏结束,共贴3年。 【主治】止咳,用于寒性哮喘。 2.热贴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法石膏1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白果10克、甘草5克、苏子10克。研末,醋调备用。 【用法】三伏天敷贴。用时每次用醋将上药末调成糊状,用胶布固定穴位,可选用肺腧肾腧定喘大椎等,每穴用药末3克,每周贴一次,连贴7~8次。 【主治】清肺化痰平喘。用于热哮反复发作者。 3.虚贴 【组成】制附片10克、川乌10克、肉桂5克、桂枝10克、细辛5克、千姜6克、蜀椒6克、天南星10克、吴茱萸5克、补骨脂10克,上药洗净,麻油1000毫升浸1夜,煎熬去渣,入乳香、没药各10克,受膏成膏药。 【用法】伏天外贴,穴位取肺俞,每次2~3次。 【主治】温阳散寒,温肺化饮。用于阳虚寒饮之寒哮。 四、穴位敷贴方法: 1.敷贴方法:每次取药粉3~5克,生姜汁拌匀,用追风膏贴于穴位上。贴前先用温水热敷,洗净,干燥后贴药。 2.敷贴时间:一般贴3~6小时/次 五、“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1.不适合人群:经常反复咳黄浓痰和出血的病人、有皮肤过敏体质的人、孕妇、年老体弱者不适宜用本法治疗。 2.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3.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A、治疗中注意事项: 1.每次贴敷3~10小时,每次间隔10天左右。 2.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3.敷药期间禁食一些海味、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 B、治疗中皮肤护理措施: 中药穴位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痒感和红润,若出现刺痒、肿、痛较甚或者起泡,可以及时将药贴揭下。对于起泡者,可以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干涂上紫药水就可以了。根据文献报到,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1%~5%左右。实践证明,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更好。因为所贴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接达病处。 C、综合调养调护事项: 穴位敷贴疗法应根据病证和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患者个体的体质状态综合分析施行。一般而言,“穴位敷贴”疗法适应于大多数的慢性呼吸道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老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