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矿山与地下工程地质灾害.ppt
脆性围岩 塑性围岩 * * * * * * * * * * * * * * * * * * * * * * 3、采空区处理方法 (1)填充法:及时用碎石、尾矿砂、水沙、混凝土等物质填充采空区,从而起支撑顶板,减小其承受上覆岩土体压力的作用 (2)崩落法:利用深孔爆破的方法将采空区围岩崩落,填充采空区 (3)支撑法:以矿柱或支架等支撑采空区,防止其发生危险变形 (4)封闭法:封闭不影响主矿体开采、主矿道的小采空区 二、岩爆 又称冲击地压,是指受强大地压的脆性煤、矿体或岩体,在其极限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是一种采矿或隧道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 2011年8月7日凌晨3点17分,正在掘进的泥巴山隧道出口(中铁十二局C7合同段)右线距离掌子面约20米处,在已经完成的初期支护yk59+379-yk59+339纵向长度40米范围内发生大型重度岩爆。 1、岩爆的类型和特点 (1)围岩表部岩石破裂引起的岩爆 (2)矿柱或围岩破坏引起的岩爆 (3)断层错动引起的岩爆 2、岩爆的产生条件与发生机制 (1)岩爆产生条件 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 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 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 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 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破坏形式 岩体扩容 岩石突出 振动诱发冒落 四、露天边坡失稳 1、露天矿边坡的特点 边坡稳定性的动态特征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边坡工程具有明显的时效性 边坡结构的复杂性 边坡适度变形或破坏的可接受性 2、预防措施 (1)边坡坡角的合理确定 (2)边坡维护和加固 (3)滑坡防治 第四节 瓦斯爆炸与煤层自燃 一、瓦斯爆炸 1、瓦斯的生成与聚集 在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大量承压状态下的瓦斯从煤或围岩裂缝中高速喷出 2、瓦斯爆炸的条件 (1)瓦斯爆炸界限:5%~16% (2)瓦斯的引火温度:650℃~750℃以上 (3)足够的氧气(12%以上) 3、危害 (1)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爆源附近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造成人员伤亡,破坏巷道和器材设施,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2)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4、预防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确保矿井通风 及时处理积存的瓦斯 抽放瓦斯 建立严格的瓦斯检查制度 (2)杜绝瓦斯爆炸火种的措施 严禁明火 加强防爆电器的管理,防止电火花引燃 加强火药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爆破制度 严格管理自燃发火区,注意防火,加强检查火区内有毒气体及瓦斯浓度 二、煤层自燃 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由于氧化放热导致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时,引起燃烧,这种现象称为煤层自燃 煤(尤其是煤化程度低的煤)在储存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并放出热量,煤层温度升高,氧化作用愈加剧烈,最终发展成燃烧的现象 1、产生条件 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的(易燃的)煤 充足的氧 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热大量储积 2、影响因素 内因 外因 内蒙古乌海市西桌子山煤田地下煤火燃烧 2、预防煤层自燃的技术措施 (1)开采技术措施 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 坚持先上层后下层,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和由边界向中央后退式回采方式 根据煤的自燃发火期的长短和回采速度来决定采区尺寸,合理布置采区 提高回收率,降低煤炭损失,减少采区残煤,提高回采程度,适时清扫工作面,及时充填回采区 (2)通风防火措施 (3)预防性灌浆 (4)阻化剂防火 第五节 矿井突水 一、矿井突水的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 1、致灾条件 (1)地层含水系统中地下水的水头压力和水量 (2)采掘空间与含水体之间围岩软弱带的厚度、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岩体结构类型 (3)矿山地压对围岩的破坏程度 (4)水源补给的丰富程度及过水通道的渗透能力 2、影响矿井突水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围岩岩性和地质构造等 (2)人为因素:采矿活动、乱采滥挖、破坏防水矿柱、进入废弃矿进采掘废煤或乱扔废弃渣而堵塞山谷、河道等 二、矿井突水的危害 突发性强,发展快,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矿井被淹,矿山全面停产 三、矿井突水灾害的防治对策 1、地面防水 主要是切断大气降水补给源,防止地表水大量进入矿区 2、井下防水 (1)查明水源 (2)超前钻探水 (3)隔绝水路,堵截水源 (4)预先排水,疏干降压 * * * * * * *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环境地质学第四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