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法知识讲座 从“水”,表示法度公平如水; 从 “廌”(zhì)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曲直辨别, 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 。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处罚程度 一般 违法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也不大 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 犯罪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 刑法 受到刑事处罚 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就是违反《中 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扰 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 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够 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的 案例:某中学生周末在家,因贪玩而拨打“119”称某商店起火。消防队火速赶到现场,却发现该店平安无事。事后,公安机关查明是赵某所为。赵某谎报火警,就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受到治安处罚。 2、妨害公共安全的 案例:甲饭后沿铁路散步时,将一块砖头扔在两根铁轨之中,甲的行为就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案例: 在校期间,某学生因学习压力太大,想找点刺激发泄一下,从家里拿来了鞭炮,在操场上燃放。这不仅是违纪行为,而且是违法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和拘留。 青少年犯罪 案例:中学生李某、赵某两人是同学,因生活费用光了,遂预谋向同学王凯家人敲诈钱款。2008年1月31日中午,李某将王凯叫到一个小旅社一起打牌。 期间,赵某分别在几处公用电话多次给王凯的母亲打电话,称王凯在他们手中,要求准备5000元钱赎金。王凯的家人随后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将李某、赵某抓获。 讨论:李某、赵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 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 相关法律问题 1、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问题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赵某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 在此次犯罪时,李某已满18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赵某因为未满18周岁,且属犯罪未遂从轻处罚,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 案例:四名学生乘坐公交车回家,因为车子很挤,他们便让同车的一位学生让一让,换个位子。可这位同学没理睬他们。四人觉得很没面子,当场就在车厢里动手打了那位同学。乘客把他们拉开了。四人仍不罢休,商量到站后再把他拉下车打一顿。这名同学敌不过人多,一直被追着打,情急之下跳到了附近的河里。打人者既不报警也不施救,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中学生溺水身亡。 寻衅滋事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打人者中的其中两人因犯故意杀人罪分别被判刑15年和10年6个月,另两名参与者则犯寻衅滋事罪获刑2年。 犯罪主体有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 一般情况下,故意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对要发生的结果持期望的心理。(我就想这样。) 间接故意:对要发生的结果持放任的心理。(出什么事我不在乎。) 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它是指行为人已经预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酒后驾车,知道不对,但是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学生或者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